用行动将爱播撒 将梦想不断传递——中科院博士生和他们的志愿者团队

  • 张萌欣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11-23
  • 1914
蒲公英线路图志愿者在国际展览中心合影
蒲公英路线图在广西隆林助学活动

【新闻网讯 记者张萌欣】零点十八分,电话猛然响起:“你好!我是刘毓海,请问你们知道到国际展览中心的路线吗?……我明天在地铁口接你们。”刘毓海是中科院的一名博士生,他与中科院的另外两位博士研究生都参加了一个名为蒲公英路线图的民间公益组织。

上午,在地铁13号线柳芳站出口,刘毓海匆匆赶来。他谦和地笑笑,简单寒暄过后,聊起了今天的展览。

11月18日到22日,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作为参展组织之一,蒲公英线路图的展位格外显眼。橙红色的背景墙上,悬挂着在全国各地开展活动时的黑白照片。展台中央的长桌上铺满了蒲公英线路图的宣传资料和一串串鲜红色的徽章,六七位朝气蓬勃的志愿者一刻不停地忙碌着,热情地招呼来来往往的参观者,分发公益宣传单,讲解蒲公英线路图举办的活动、义卖照片和徽章。这些志愿者们为了参加此次展会的宣传活动,专程从上海、四川、湖北、广西、河北等地赶来。

爱,用一生去完成

在展台现场,一位身穿黑色夹克,身形纤瘦的人异常醒目,他就是蒲公英路线图公益组织的创始人——蒋洵。

看起来十分瘦弱的蒋洵,说起话来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他的志愿者经历颇有家庭渊源:奶奶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福利院工作的一代人,父母一直以来也热心于公益活动,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蒋洵从9岁起就开始了志愿者活动生涯,刚到而立之年却已积累了二十余年的志愿者服务经验。

两年前,蒋洵创建了蒲公英路线图这个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希望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来帮助和改善贫困地区基层教育的落后现状。目前蒲公英线路图已有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千多名,固定的活动地点有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平南县,云南省麻栗坡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四川省北川县等地,活动内容包括为当地的农村学校提供硬件设施、设置蒲公英奖学金、建立志愿者支教点。“我很确定,志愿者工作是我一生都会做的事情,蒲公英路线图这个组织我也会一直做下去的。”蒋洵说道。


志愿者,参与就是满分


蒲公英路线图的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平时大家通过互联网联系,这次展览会给他们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志愿者们自己掏路费来到北京,住在蒋洵的家里,一起设计布置展台,各种事情亲力亲为,忙得不亦乐乎。

张雁军来自四川乐山,毕业于四川省农业大学,目前在政府提供的孵化基地中开办了电子商务公司。由于平时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长,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负责四川的志愿者团体建设。他声音洪亮地告诉记者,在四川,他们已经建立了两个志愿者服务站点,接下来他们准备和成都团市委合作,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服务平台;他们还计划举办青年社区志愿活动,在高校里举办NGO巡回展,发展更多的志愿者,扩大蒲公英路线图的影响力。曾郁焯大姐是这次活动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她在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工作,这次专门从广西来到北京跟各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聚一聚。熊林是个帅气的大男孩,去年刚刚大学毕业,他在现场一会儿忙着摆弄打印机,一会儿忙着拍照:“我加入这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我很喜欢蒲公英路线图,我就是想出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到别人。”


这个没办法,只能少睡觉


刘毓海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他和蒋洵在2009年的一次义卖活动中认识,两人志趣相投,于是共同做蒲公英路线图的工作。在他的介绍下,另外两位同样对公益活动感兴趣的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猛、中科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付向核也加入进来,组成了蒲公英路线图北京地区的核心管理队伍,为蒲公英路线图全国活动提供各项服务。从人员协调、物资调配到经费筹集、信息交流,他们都要操心安排。

作为中科院的博士生,平常的实验室工作非常繁重,怎么才能协调好呢?张猛回答得干脆利落:“这个没有办法协调,只能少睡觉。”吃中午饭的时候,蒋洵和张猛相互开玩笑:“我们俩的风格相投,夜里一点钟打电话,四点钟发短信写邮件。”而付向核这天早晨处理完课题上的事情,中午在国展中心和志愿者们一起活动,下午又要赶回到学校做报告。

在蒲公英路线图里,每一个人都有着志愿者以外的其他身份,他们分布在全国各行各业,是相同的朴素信念把他们凝聚在一起。正如蒲公英路线图这个名字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将爱播撒出去,随风落地,生根发芽,将梦想不断向远方传递。

 

 

 

责任编辑:张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