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麒院士带领学子“游历”地球两极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4-30
  • 2436
     【新闻网4月30日讯 记者:陈阳】4月28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南极村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刘嘉麒,用极地科考的亲身经历之“带领大家去极地走一圈”。这是一次耳目一新的遨游,神奇的极地和极地科考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我们不但领略了极地特有的风光,也同时感受到了一位老科技工作者对科学的追求,和对民族、国家的拳拳之心。

    刘院士的报告题目是“极地科学探险与全球变化研究”。由于听众在地理地质方面的知识良莠不齐,刘院士首先从专业角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球的历史,以及极点、极圈的概念和有关极夜、极昼这些极地特有的现象,为下面的演讲奠定了基础。

    鉴于极地的特殊性,我们很少有人能够亲临其境,于是刘院士接下来就带着我们分别去北极和南极“走一圈”。

    刘院士说,“去北极相对比较容易一点”,于是首先我们来到了北极。

    刘院士在提到北极科考时,首先提到的就是斯瓦尔巴德群岛。通过刘院士的介绍,加之笔者查阅的少许资料,斯瓦尔巴德群岛(简称斯岛)属于挪威,岛在北纬80度左右,是距北极点最近的一个地方,也是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北的群岛。斯瓦尔巴群岛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条件相对温和,加之距离北极点较近的独特位置,使的斯瓦尔巴群岛成了北极地区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群岛和周围海域是最容易通向高纬度地区的中转站,这也使得斯岛无论作为一个北极科考基地还是旅游点都充满吸引力。这也无怪乎刘院士首先提到的就是斯岛。

    “北极的生态环境尽管那里是天寒地冻,但是生机盎然,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都生机昂然。”刘院士兴致勃勃的介绍道。

    在陆地上,北极熊是北极的主人。除了北极熊,北极大陆上,还有驯鹿,北极犬、北极狐。北极狐中有一种变色狐,就像变色龙一样,夏天就变成蓝色,冬天就变成白色,冬天和雪的颜色比较接近,夏天跟海洋的颜色比较接近,不容易发现。

    在天空,北极的鸟类共有数百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燕鸥。燕鸥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据说,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另外,在海洋里,北极还有1200多种无脊椎动物。

    除此之外,北极还有很多种植物。总之,“北极的生物是很繁盛的”。

    游览了北极,刘院士又把我们带来了南极。

    据刘院士介绍,虽然同样是地球的极地,但南极没有常住人口,北极却约有20多个民族、200多万居民。南极洲是全球最寒冷,最干燥,风最强,平均高度又最高的大陆。南极是被大冰盖覆盖的,那里有两个大冰盖,被中央山脉相隔分西部冰盖和东部冰盖,这两个冰盖的性质不一样,西部冰盖基底是海洋,还有一些湖泊河流。东南极也是一个大冰盖,这个大冰盖基底是陆地,所以这两个性质不一样。由于基底不一样,性质不一样,海洋基底不稳定,对气侯响应比较迅速,对气侯影响环境也比较大。

    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大陆,但是有趣的是,在南极尽管冰天雪地,那里的火山活动却很活跃,欺骗岛就完全火山爆发的杰作。

    南极洲的植物不如北极,那里的植物主要是苔藓之类的低等植物,开花的植物也只有四种,但是南极的海洋生物却很丰富。

    南极的主人是企鹅。南极大概有一亿两千万只企鹅,占全球企鹅总量的87%。“企鹅山”是很有趣的。当企鹅繁殖的时候,数万只企鹅都集中到一个山上,每两个企鹅占一个位置,那种景观甚是壮观。

    南极的海洋是海豹和鲸鱼的天堂,在那里约有3200万只海豹,占世界海豹总数的90%。另外还有鲸鱼,南大洋的鲸鱼总量占全球鲸鱼的70%。

    带着我们游览了北极和南极之后,虽然自己是地质专家,刘院士在总结时,却意外地给生物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企鹅不到北半球,而北极熊又不到南半球?由此,笔者也看到了一种科学精神——善于思考,这也许正是大家的风范吧。

    演讲到此并未结束。刘院士严密而又连贯的思维立即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他说 :“南、北极生态环境应该说是比较艰苦,但是为什么又要到极地考察、探险,为什么要到南、北极去?”对此刘院士随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归纳了五点:

    第一,南极、北极都是科学的殿堂,从自然科学来讲,那里蕴藏了很多科学的奥秘;第二,南北极有丰富的资源,在全球整个能源、资源是紧缺的今天,极地是最后的能源储备地;第三,从人类不断发展来看,向南、北极发展,可以拓展人类生存的空间;第四,极地科考也是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第五,极地科考是强人的事业,也是强国的象征。

    刘院士说:“在全球来看,南、北极就是很好的气侯环境的航向标,也是生物的基因库,同时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学奥秘,从天文、地质到生态、环境无所不包。今天谈到全球变化很多的问题都要从那里找答案,因为全球变化一个是引起温室效应,一个是气侯旋回,还有臭氧洞现象,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从极地研究开始。”

    另外,在自然资源方面,据刘院士介绍,在南北极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它的能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以及旅游资源都是相当丰富的。

    刘院士还介绍说,南极科考对于获取空间资料和海洋资料是很有用的。虽然根据南极的条约各国对南极不能有领土要求和自然要求,也不能有军事目的,但是各国现在已经划分势力范围,许多国家的南极科考是在为政治经济和军事作准备。由此,他还提到了从古代到现在很多勇士们努力征服极地的历史和故事。

    在各国越来越看重极地科考的今天,刘院士自豪的说:“现在全球有200多个国家,但是目前为止在南极能够建站的国家只有25个,在北极建站的只有12、13个,在北极和南极都建站也就是10来个国家,其中就包括我们中国。”刘院士还说“一个国家总要有民族精神,神五、神六、南极北极考察都有民族精神,科学也好,精神的体现也好,这是无可估量的,所以我非常敬重这些勇士们,我也祝愿我国极地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最后,在演讲结束前的现场提问中,在极地科研的经费支持方面,刘院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我非常鼓励和感谢这些社团(公司)多出一点钱,大公司挣钱多了给我们搞科研一点支持,我们就可以多做一点工作,所以得两条腿走路,也不能光靠国家给那一点钱。”

    演讲虽然结束了,但是刘院士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科学精神,那种爱国之情却深深打动着我们。极地科考是严酷的,的确,也正像刘院士所言,极地科考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相比,虽然一个研究天上,一个研究地上,但它们同样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同样具有政治意义,也同样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