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富解读国家科技“五大奖”之央企成绩单

  • 人民网 赵爽 (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2-03-27
  • 717
吕本富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
3月16日,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做客人民网,解读央企和国企在2011年度国家科技创新中的“成绩单”。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产学研结合情况分析白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科技五大奖中产学研整体获奖比例约占到17%,比2010年的14%提高了3个百分点,央企及其所属企业参与的项目总体在获奖比例中占到32%,在产学研项目中,央企的参与占到50%。
 
吕本富表示,央企这个成绩单,应该说还可以,但是和央企应该发挥的作用比较,可能远远不够。对于央企此次在产学研项目中占“半壁江山”的成绩, 吕本富表示,“技术发明奖”原为企业设计,央企应该在整个科技奖中占半壁江山。
 
民企创新动力和热情高 央企地位或失衡
 
央企应该把技术创新作为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
 
吕本富谈到,目前,央企还没有把技术创新作为获取未来的利润、获取市场份额的最主要手段。预计今后几年中,民企的在产学研项目中的成份还要上升。
 
他表示,如果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企业研究出来的专利技术不可能不用于生产,所以转移到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应该是一条非常好的道路。目前,央企还没有把技术创新作为获取未来的利润、获取市场份额的最主要手段。
 
吕本富预计,在今后几年中,民企的在产学研项目中的成份还要上升,因为他们有很大的动力。像华为,虽然是民企,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成份,未来创新的动力一定更强,参与国家级的产学研项目的热情可能更高。“如果比央企还高的话,这个比例就更加失衡了,和央企自己的实力和地位相比也会失衡。所以央企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追赶”。
 
按央企科技创新成绩核定减税力度
 
央企应该向技术创新为核心转移
 
吕本富表示,央企应该向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转移,不能老靠一些资源、能源来获取收益。
 
吕本富讲到,“要把依靠资源能源投入的带来的经济增长量稍微减少。如果靠技术增长能达到7.5,中国就不得了了。央企靠技术取得经济增长,不是靠外延式的扩大,不是靠消耗资源、消耗能源、环境损失带来的,而是靠以技术密集型,比如像iPhone,我们也出一个iphone,类似这样成绩单是比较亮丽的。”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人才的吸纳是很关键的。针对央企吸纳人才这方便,他讲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理工类的毕业生,和美国平齐。过去美国理工科的毕业生是世界第一,我们现在应该是世界第一,当然这个质量怎么样,且不说,至少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了。这些理工类的大学毕业生就是要当工程师。现在除了IT行业提供这样的领域以外,其他的行业提供这样的研发性的职位是比较少的。原因就是央企的研发部门吸纳的人太少了。
 
他建议,在招高技术性白领方面,央企更应该发挥作用,建设一支更好的科技队伍;同时,国家应该在技术储备、技术实力方面制定法律。“央企不能仅仅靠垄断利润来活着,必须要求技术进步,否则可以考虑提高企业缴纳税款金额”。
 
央企行业收购  国家应该给予政策优惠
 
吕本富认为,大企业收购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成为其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的一个路径,但是目前收购过程和“路径”比较复杂,因此呼吁国家在此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吕本富透露,很多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听说央企收购反对的理由,往往是担心“把经营成份搞复杂”,需要天天审计、监审等。
 
他举例讲到,如果华为、联想、腾讯收购一家中小的民营的创新公司很正常,但如果是央企就要经过各种批准、各种各样的套路,一两年下去,“双方最后都没有兴趣”。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吕本富认为,一是要改变软性的氛围,央企应该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一个标准;二是在收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时候,国家持更加开放和鼓励的态度,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布局海外市场 央企还没找到好路径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央企开始实行走出去的路线,在参与国际竞争和海外投资过程是否是需要创新这个问题中,吕本富表示,目前为止,央企还没有找到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好路径,科技创新比较落后。
 
吕本富举例讲到,日本来自海外市场的利润,即为其前二十年前布置的海外市场。因此他认为,“我们的国企可能也要这样做”。然而,面对巨大的海外市场份额,目前为止,央企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的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好路径。
 
是收资产还是收实业?面对央企“走出去”战略,吕本富分析其三种途径和现状:第一,收实业,即到国外开矿、办工程,这将主要面临复杂的劳资问题;第二,收资产,则需要有资本运作的高手,“央企这方面的人才也不是很富裕”;第三,技术创新,“目前比较落后”。
 
吕本富建议,甚至可以考虑做整合性的集团企业,“让中国的央企和民企一块儿去做,各自发挥强项”,同时分散风险。
 
责任编辑:人民网 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