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独特优势拉动科研单位招生人数不断攀升

  • 48
  • 创建于 2004-09-15
  • 1143
(本报记者李健)让一些科研单位研究生院欣喜的是,几年来,招生人数不断攀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苗建明介绍说,200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577人增加到5709人,博士生研究生由1998年的1525人增加到4902人。 "到2005午,研究生规模将达到30000人以上,2010年将达到35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与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1。"苗建明的喜悦,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同样得到了印证。   农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韩惠鹏介绍说,2003年该院研究生招生人数比前年增加了60%,而2004年又比2003年增加了55%,达522人。"到2010年,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达 到300O人"。   据了解,作为国家级的科研单位。其在招生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不少考生的目光。苗建明表示,科研单位和一般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存在着很多不同。   他解释说,科研机构是以满足国家战略 要求、战略安全为前提,而高校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目的不同,也决定了在专业设置 上,双方有一些不同的侧重。比如在科研机构里,就会有天文地理等专业,但在高校可能就没有。   同时。科研机构一般都承担着重大科研任务国家重大的工程项目,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很多项目学生都可以直接参与。   苗建明说,随着科研单位知名度的不断 提高,以及广大考生对科研单位进一步的了解。近几年夹。科研单位的生源数量、质量不 断上升。以往,中科院可能会出现一些冷门专 业报考人数比预定招生人数少的现象,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以前比较冷门的冰川冻土研究专业,去年的录取比例达 到了2:1。   "每个科研单位在细节上都会有自己独 特的地方,但总体来说,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韩惠鹏说,科研单位的基础条件好,科研 设备精良,利用这些硬件设备,学生们能够较 好地从事科学研究。像农科院每年都有4亿 元的科研经费,"十五"以来承担的科研课题 就有2400多项。   同时,科研单位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对研究生的发展也比较有利。他说,第一段是学位课程的学习阶段,学生在北京研究生院总部学习一些基础的课程;第二阶段,一年的基础课程完成后,研究生回到研究所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并根据自己的论文课题进研究。"科研单位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学习的第二阶段,研究生拥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以提高科研能力。利用科研院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科研环境进行科研和学习,在科研实践中学习,将学习融于实践。"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高随祥认为,科研单位培养研究生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研单位自己没有自己的本科生,学生来自全国各个高校,为各种学术思想、各种学术流派的交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新方法的诞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第二,科研单位大师云集,人才济济。像中科院就有300多位两院院士、2000余位博士生导师、4500余位教授和研究员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他们有丰富的培养研究生的经验;   第三,科研单位学科门类众多,培养规模宏大。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途径。以及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研究生可以获得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能力培养。 高随祥说,研究生应该有别于本科生,不 应再满足于单纯地被 "教",而应更看重被"带",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   据了解,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在科研单位攻读研究生期间可以享受较好的待遇,也是吸引考生的因素之一。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院一般都设有各种奖学金,同时。各个研究所也分别设有奖学金,并有各种补贴。   各研究所根据科研岗位的设置、科研项目需要及科研经费情况,分别设立不同类别的岗位,接相应标准发放岗位津贴。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全面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三助)制度。而中国农业科学院也在国家规定的研究生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补贴经费。   招生导师在满足充足科研经费的同时,也会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研究生的补贴。根据中科院和农科院的调查数据,两个院的研究生月收入,一般都要高出同地区的高校。此外,研究生院和大多数培养单位都会给研究生提供较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虽然近年招生人数一再攀升,但苗建明同时也表示,具体到报考专业。情况也是有区别的。他说,就中科院来说,信息、电子类专业报考的人数就比较多,录取比例也比较高。   科研单位个别专业也存在招生困难的现象。苗建明解释说。原因在于这些专业在本科阶段的专业设置己经开始萎缩,比如核科学,很多高校没有这门课程,客观上造成生源的自然减少。还有一些专业,像地质考察等工作非常辛苦,也有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报考。   苗建明说,"科研单位要注意保持平衡的发展。将自身优势发挥得更好。"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4-9-14)
责任编辑: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