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郭传杰谈我国科研文化环境中的问题:该宽不宽,该严不严
本报北京6月13日讯(记者肖洁)6月12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46场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就“创新人才与文化环境”发表演讲。他指出,目前我国科研文化环境“该宽不宽,该严不严”,到了比较浮躁、比较肤浅、比较浮夸的程度。
郭传杰说,今天中国的科研环境中,硬的条件和人才因素应该说已经相当不错,影响到我们创新的东西可能就是软的环境,也就是文化环境。他援引本报日前针对部分院士所做的一项调查说,超过77%的院士对中国学术界科研道德的状况持“非常严峻和比较严峻”的评价。
我们的文化环境究竟差在什么地方?郭传杰认为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该宽的不宽,该严的不严”。他举例说,从科学研究的规律出发,应该对科研过程中的失败持宽松的态度,不应该太严,而我们恰恰在这方面“非常不宽”。另一方面,在论文发表问题上,本来应该追求质量,而不是简单追求数量,我们却对质量把关不严,“数量的确是上去了,特别是在国内,期刊都厚到出增刊了,文章越来越多,但是质量并没有相应地增长”,“我们把一篇文章拆成两三篇都是很常见的”。
郭传杰还特别指出,我国科研经费本来就不充足,管理上却“该严不严”。“现在有好多单位,科研经费做什么都行,甚至听说有一些人为家里买冰箱都可以用课题经费来报销,用在其他方面,像请客等等,就更难说了”。郭传杰认为,国外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文化。他说,自己在美国的导师连一张小纸条都“公私分明”:如果和学生谈工作,其用的纸张是科研经费购置的;如果和学生进行私人交往,用的纸张则是其自费从校园商店买的。
对于什么是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文化环境,郭传杰这样描述:要宽容,不要挤压;要真诚,不要虚假;要多元,不要一律;要平和,不要老板;要激情,不要浮躁;要简约,不要复杂。让学习就是快乐,让工作等于生活,让成长变得自然,让成功成为当然。他认为,如果有这样一种创新的文化环境,创新的人才就更容易出来。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2006-06-14 )
责任编辑: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