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本土——中科院科技考古新成果拓宽中西文化交流视野

  • 张军妮 (中国社会科学报)
  • 创建于 2013-01-11
  • 345
        本报讯(记者张军妮)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发布一项科技考古研究成果:中国冶金工艺起源于本土。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学术观点始终认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工艺源自西亚。刊登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分析原子光谱学报》(JAAS)上的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或将推翻这一假说。

  利用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王昌燧及其博士研究生凡小盼,对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人工制备的合金“姜寨黄铜”进行了无损伤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姜寨黄铜系固态还原反应形成,它与西亚最早的人工冶炼合金砷铜工艺相近,但冶炼产物完全不同,且姜寨黄铜的冶炼年代还略早于西亚的砷铜。这一结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冶金工艺本土起源说。

  此前,西方学界一直认为中国冶金工艺源自西亚,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所谓约定俗成,即冶金工艺为复杂技术,而复杂技术通常为单一起源,西亚冶金工艺早于中国,因此,中国的冶金工艺源自西亚。二是中国的早期青铜制品多出土于甘青地区。研究发现,这些青铜制品确有西亚文化因素存在。依据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学界普遍认为,西亚的冶金工艺是由西亚地区经欧亚草原传至今蒙古国,再经我国内蒙古传至甘青地区。此后,这一工艺又向东传至中原,向西传至新疆。

  但是,王昌燧告诉记者,“国外的科学家大都没有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的考古资料。他们的研究忽略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人工制备合金——黄铜”。王昌燧说,“中国冶金工艺本土起源”的结论向世人提供了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视角,即两大文化之间应是互相影响,而不是单向传播。在这一新视角的引导下,有关早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将出现一系列新的重要认识和成果。据介绍,同步辐射等大科学装置在科技考古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可为考古学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责任编辑:张军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