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应急体系建设已具规模并获突破性进展

  • 中新社
  • 创建于 2005-12-15
  • 1526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陆铭琦十二日称,北京市应急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取得包括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在内的多项突破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理论研究的工程应用研究中心、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十二日同步成立,随后举办首届应急管理论坛。陆铭琦应邀在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北京市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共有六十个预案,包括一个总体预案、十八个区县分预案、三十四个专项预案和七个保障预案。 二是初步建立“三加二”的应急管理模式。“三”是指市级应急管理机构、区县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十三个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市级机构重在协调、专项指挥部重在处置、区县机构重在配合;“二”是指分设以“一一零”为龙头的紧急报警服务中心和以市长电话“一二三四五”为统一号码的非紧急求助服务中心。 三是推进以七大应急机制为核心的机制建设。七大应急机制包括预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决策和处置、信息发布、社会动员、恢复重建、调查评估,涵盖事前、事发、事后各个环节,并将日常应急值守、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和事后调查评估等有机结合起来。 陆铭琦认为,目前,北京进入“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阶段,同时也进入矛盾凸显期和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 “三大奥运(人文、科技、绿色奥运)的前提是'安全奥运’”。这位官员表示,按照“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和“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应急体系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建设五大应急体系,即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信息共享网络体系、公众报警服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第二阶段重点是前述七大应急机制建设。 第三阶段重点建设十大基础项目建设,包括建成共享应急基础信息数据库、紧急报警服务中心、非紧急求助服务中心、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图像监控和移动指挥系统、城市居民应急避难场所、专用大型设备及救灾物资储备、危险源分布数据库、信息共享交换公共服务平台。(记者 孙自法) (来源:中新社05/12/13)
责任编辑: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