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在京颁奖

  • 佘惠敏 (中国经济网)
  • 创建于 2013-01-11
  • 241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日讯 (记者佘惠敏)“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颁奖仪式今天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

    该征文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科学网承办,以“国家的科学院,人民的科学家”为主题,5月4日启动。共收到投稿1381篇,经初步筛选发布1086篇文章,其中建言类文章约占40%。投稿作者来自社会各阶层,包括院士、科技专家,媒体、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地方政府领导,青年学生等。海外作者撰文27篇。

    8月下旬,征文活动评选委员会评出10位特别奖获得者、2位积极参与奖获得者,和60篇入围文章。之后由近8万名网友对入围文章进行投票,选出一等奖文章5篇、二等奖文章10篇、三等奖文章20篇、优秀奖文章25篇。

    在今天的颁奖仪式上,征文活动组织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等人宣读了获奖名单,并为到场的40余位获奖者颁奖。其他不能到场领奖的获奖者,也发来了对征文活动和中科院未来发展的寄语。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表示,本次征文活动收到总计百万余字的精彩文章,全面、深刻地勾画出社会各界心中的中国科学院的美丽图景,从中深切感受到闪光的智慧、殷切的期望,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科技和中国科学院发展的关心。征文来稿和相关活动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与意见,中科院将认真听取、虚心接受、深入研究、积极采纳,以此鞭策和鼓舞全院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改革创新、勇往直前,作为中科院创新跨越的新起点。

    白春礼指出,当前世界已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谁能提前判断新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进行前瞻和重点部署,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身负党和人民厚望的中科院人,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领头羊”,在新科技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与全国科研人员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

    白春礼强调,中科院必须清晰认识发展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使命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进一步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创新理念的关系、前瞻思考与务实推进的关系、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集中投入与分散部署的关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必须务实推进“创新2020”,力争通过未来10年努力,在取得若干重大基础研究原始突破、取得若干战略高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突破、推进若干重大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培育若干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领军人才或团队、实现若干在科技界起示范引领作用的重大体制机制突破等五个方面形成重大产出;必须主动承担起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的社会责任,更好地践行科技“国家队”的崇高使命,让中科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的科学院,让中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科学家。

    2011年11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成立62周年纪念日。白春礼表示,几代科学院人62年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科技火车头、国家思想库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为科学技术事业以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我们有责任现在把这一棒跑好,未来把这一棒传好。

    今天下午征文颁奖仪式之前,还举行了获奖作者代表“与院长面对面”座谈会,白春礼等中科院领导与9位获奖作者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出席颁奖仪式的还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中国科学院学部道德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庹震,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何东平,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陈小川等。颁奖仪式由著名配音艺术家、主持人李扬主持。
责任编辑:佘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