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办奥运,我最担心市民素质——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谈人文奥运

  • 48
  • 创建于 2004-11-12
  • 985
  “北京是一个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要想没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主题报告会上透露了他最关心的三大问题——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而“人文奥运”是他最担心的。王岐山说,“最困扰我、最让我最担心,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我们参差不齐的市民素质。” 困难重重能够克服   “中国人办奥运的百年梦想从何而来?是从1840年被人家打败了、割地了、受欺辱了、落后了。今年的8月29日晚上,当我接过奥运旗帜时,真是发自内心地自豪、自信。”   “然而在拥有世界22%人口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土地、交通、水、电等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划艇项目确定顺义的朝白河畔,现在朝白河是干枯的河床,满足赛事需要大量的水;曲棍球的塑胶场地全部要进口;羽毛球场拆迁涉及4到5个亿的经费投入……困难超过历届。”   但王岐山表示,运营经费可以实现。“因为中国现在的市场魅力太大了!”“还应该发扬老前辈的传统精神,西柏坡简陋的条件指挥了‘三大战役’,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搞出了‘两弹一星’,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现在是埋头苦干的时候了!” “硬”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   王岐山表示,整个筹办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奥运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上得到充分贯彻。一方面,要挖掘存量,尽可能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减少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新建场馆标准要适度,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新建、改建场馆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   他表示,整个奥运场馆设施建设会遵循“五个统一”的原则: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质量,第三是功能,第四是工期,第五是成本。对奥运场馆建设方案进行调整,绝不是单纯为了省钱,而是通过调整投入结构,追求平实的筹办过程,调整后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好地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和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奥运会之后紧接着会举办残奥会,残奥会对举办城市市政提出的要求是“无障碍”。王岐山透露,为了实现北京的“无障碍”,将在故宫和长城为残疾人增添设备,使残疾人可以自己游览故宫而不受故宫门槛限制,可以自己登上长城。 “软”环境:从日常小节做起   硬件的建设要靠物质的投入,人文的建设则主要是靠精神的培育。但改“硬”环境易,变“软”环境太难。让王岐山最担心的是“奏别国国歌时中国观众能不能起立”、“没有赢得金牌的选手能不能赢得同胞的掌声”,等等。   王岐山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有超过300万外国人来到我国,其中有两万名各国运动员和教练员,还有3万多名记者。这样一个人群,我们的市民如何接待?   “雅典奥运会上,只要是雅典运动员一进场,全体鼓掌、欢呼,而我们中国人已经娇贵到了非金牌不值‘一掌’,我认为这不符合奥林匹亚精神,这种苛求反映的是市民素养太需要提高了。希腊人在日常小节中所表现出的公民素质之高,也是值得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王岐山希望市民在观看奥运会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为所有的运动员鼓掌。   他还表示,中国观众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文化认识不足,如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时,很多观众不了解观看网球比赛的常规,在运动员比赛时随便走动,在不该出声的时候出声,这方面应加强教育。   王岐山认为,借奥运契机能提高北京市民素质,乃至促成全国所有的公民在日常小节上养成文明习惯,而这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课。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2004-11-11)
责任编辑: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