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十一五」開展防震減災五大工作

  • 香港文汇报
  • 创建于 2005-12-05
  • 2221
【文匯專訊】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三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說,中國正在編製國家防震減災規劃,提出防震減災的奮鬥目標,就是到二0二0年全國基本上達到抗禦六級地震的能力,東部發達地區要率先實現。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將著力開展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大城市和城市群作為防震減災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國城市化進程已進入「加速階段」,為此,今後將把大城市和城市群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重點監測,周密設防。力爭用比較短的時間,使全國大中城市和城市群防震減災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是開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而中國九億農民中,三分之二以上居住在具有潛在地震危險的區域。由於受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農民住房抗震能力非常差,中國廣大農村基本不設防。許多地方已採取相應措施,改善農村不設防的局面,國務院明年將召開現場會,把新疆「城鄉抗震安居工程」等在全國其他地區進行推廣。 三是試點並推廣地震緊急處置技術,減輕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可能遭受的地震災害損失。「十一五」期間,國家在進一步加強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嚴格執行設防標準的基礎上,積極研究、開發地震緊急自動處置技術,選擇選擇城市軌道交通與燃氣系統、高速鐵路等,建設地震緊急處置示範工程,並盡快加以推廣,為重大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的地震安全提供保障。 四是建設地震監測預報實驗場,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保持地震預報世界領先。中國地震預報水平雖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地震預報能力仍然很低。「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在首都圈、川滇等地區建立地震監測預報實驗場,建設立體地震觀測網絡,建立面向國內外專家的開放、流動機制,力爭通過多手段、多學科努力,進一步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 五是實施強震應急響應與聯動工程。災情獲取能力薄弱、應急救援技術保障缺乏、相關部門之間的聯動協調能力薄弱是中國目前制約地震應急工作的主要瓶頸,因此,地震應急必須走向聯動協同,各級地震應急指揮機構要與同級政府公共應急平台建立銜接和協調關係,並實現多部門之間的協同應對。今後,國家將建設強震災情應急監控系統、地震災害應急聯動協同系統和地震緊急救援技術系統,實現多部門協同聯動的國家公共應急新格局。 這位剛從江西地震災區回來的地震局長表示,地震災害嚴重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要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就必須把防震減災作為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內容,動員全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能力建設。
责任编辑:香港文汇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