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另眼看硕士博士招聘会无“硝烟”(2003-12-22)
据报道,一场专门面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招聘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近日举行。很多单位都向应聘博士许以“年薪10万元”、“三室两厅住房”、“8—15万元安家费”、“配偶可在本单位安排工作”等优厚条件。(《中国青年报》2月25日报道)
与多数招聘会的“硝烟弥漫”相比,这场以高学历人才为主体的招聘会上,应聘者都是脚步轻盈、面带笑容,这得益于他们头上戴着“硕士”、“博士”的帽子。反观招聘单位,倒是显得有些“诚惶诚恐”,有的甚至为了人才而“倾巢出动”。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李杰告诉记者,该校是由校长带队、各学院院长组成招聘小组,专门来京“相马”。
从本科生招聘会的“硝烟弥漫”到硕士博士招聘会的“风平浪静”,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视。这并不奇怪。江泽民同志说过,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智慧的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招聘单位的“求贤若渴”,让人欣慰!
然而,笔者总是有一种感觉,硕士博士招聘会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但底下却是“潜流暗涌”。或许是我多虑了,但“三思而后行”的经验告诉我,这“风平浪静”可能会走向三种极端。此三病为何物?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求贤若渴”固然可喜,但走向“饥不择食”则令人担忧。
人才竞争战愈演愈烈,就容易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只要你是教授、博士、硕士,不论出身,不论专业,不论成绩,只要来之,我们就能安之!”这样的“豪言壮语”虽然显得有点夸奖,但并不鲜见。很多的单位因此而在人才的认定标准上,出现了偏差。但博士真的那么“神”么?前段时间,舆论对“博士泛滥”一事就有报道和评论。综合各种报道看,全国的各类在读博士,脱产的、在职的、委培的、党政干部博士班等等,其博士数量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虽然博士越来越多,但大家对博士的评价却不是很高,特别是对那些“水博士”。这当然和博士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如果因为“饥不择食”,把这些“水博士”也招聘进来,那真是让人担忧!
其次,“求贤若渴”固然可贺,但走向“消化不良”则误人前途。
一些单位招聘,不论自身的需求,盲目招聘高学历的人才。当博士、硕士们一旦走进单位,想大展身手的时候,却发现根本“英雄无用武之地”。要么搞科研的却去从事行政工作,要么不擅长教学的却去当教师,……如此等等,不但浪费了人才,使人不能尽其能,而且还影响到博士、硕士们的发展前途!
再次,“求贤若渴”固然可嘉,但走向“引狼入室”则害人不浅。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高学历、高水平并不等于高素质。这要求招聘单位在人才认定的标准上不能产生偏差,不能放松了对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考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且以德为先。德之将失,才由何而来?”可见,“德”是人之为人的前提条件。如果招聘时不加谨慎,将一些道德素质低的人引进,那岂不是“引狼入室”?令人担忧的是,招聘单位恰恰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对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考评,他们只见博士、硕士们的头衔,却不见其思想道德内涵。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小则为单位的发展埋下隐患,大则影响到国家和社会。
“求贤若渴”带来的三种极端固然多虑,但一失足成千古恨,值得重视!不论是培养人,还是招聘人,我们都不能忘记爱因斯坦的话: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有用的机器”,而应该是“和谐发展的人”。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03-03-03)
责任编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