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校长年会在浙大召开
5月29-30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第11次校长年会在浙江大学召开。联盟中13个国家的28所会员学校以及其他6所国内重点大学的校长齐聚浙江大学,以“高等教育与新兴经济体--亚太地区的发展与中国的国际合作”为主题,交流当今世界前沿性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探讨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与创新之道,商谈亚太地区高水平大学间教育、研究和创新的合作。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和太平洋大学联盟主席、悉尼大学副校长布朗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杨卫在致辞中对与会的大学校长们表示欢迎,他向各位校长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发展情况。布朗代表联盟对浙江大学11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说,面对知识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学校应该学会在在挑战中成长,加强对话与合作,用适当的策略来适应时代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杜维民分别在论坛作主题报告。
章新胜在报告以中国为例,分析了高等教育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他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日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赴海外留学,政府用政策鼓励一流的学生去世界一流的大学从师于一流的教授,同时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互派学生,合作研究也日益频繁,产生了丰富的成果。他提出,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学联盟应尽快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教育和科技资源的共享与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贡献。他表示中国的大学将与环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大学一起,共同创造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当世界成为地球村,太平洋将成为‘西湖’。”
杨振宁在题为《21世纪的科技》的演讲中对人类20世纪的科技发展进行回顾。他认为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应用研究三类,并着重论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他认为,21世纪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将向应用研究倾斜。一方面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应用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也迫切需要加强应用研究。
杜维明在报告中说,大学应培养公众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专家。教授们应该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并且具备文化敏感性;大学生不一定成为社会灵魂,但应该成为核心价值的保卫者,他们要服务社会,为个人提供机会,自立,接近真理,理解人类,以及具有人文精神。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地区各国著名大学的联合体,成立于1997年,其宗旨为“发展(会员学校间的)教育、研究和创新的合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作贡献”。该组织目前有15个国家37所会员学校,包括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斯分校、厄文分校、圣地亚哥分校、圣巴巴拉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等一流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等著名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新近加入的墨尔本大学等顶尖大学,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等。我国共有7所APRU会员大学,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中国科大、浙江大学、香港科大和台湾大学。浙江大学于2003年正式成为联盟会员。(来源:浙大新闻办 时间: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