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模最大动物博物馆在昆明开馆

  • 创建于 2006-11-02
  • 882
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昆明动物博物馆举行了开馆典礼,该馆目前拥有可供展出的动物标本约10000件,是我国展示标本数量最多的动物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开馆典礼上指出,云南地处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东喜马拉雅的特殊地理位置所造就的得天独厚的野生动物资源,建立以反映这一区域特色及动物多样性的综合性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窗口作用。这既是一项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公益性事业相结合的重要工程,也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持续利用我国生物资源的重大举措。 作为中国科学院重点支持的两大博物馆之一,昆明动物博物馆投资3800多万元,于2000年开始立项建设,建筑面积约7400平方米,由科研标本库、科普馆(展示面积约5000平方米)、多功能厅三部分组成。 目前,昆明动物博物馆库藏标本近60万号,其标本库是我国第二大、西南最大的动物标本库,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动物种类、数量收藏最多的标本库。其中还有许多可谓是无价“孤本”的新种和新亚种模式标本,以及一些珍稀种、濒危种和资源种。参观者可以在这里看到滇金丝猴、兀鹫、绿孔雀、亚洲象、竹节虫等罕见的标本。11月6日,该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院士介绍,昆明动物博物馆建设的宗旨、定位、设计、功能等均遵循和采用现代一流博物馆以科研带动科普、以科普反映科研的成功模式。 在7000多平方米的库馆内,将同时具备科研和科普两种功能。在科研方面,可开展动物分类学、区系学、系统进化学、保护生物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灵长类生物学、生态学及医学卫生等科学工作。在科普方面,标本的展示采用国际流行的主题单元展示法,集中反映出动物的形态、特点、生活、环境、分布等,体现物种和生态的多样性、动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陈竺说:“自然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除了专业学术论著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各种媒体和窗口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与宣传教育。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使昆明动物所已跻身国内一流研究所的行列,并凝聚了冲刺国际著名研究所的实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动物博物馆,不仅具有厚实的基础,而且具备强大的科研支持力量。昆明动物所40多年的科普工作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与世界一流博物馆接轨,成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 (来源:科学网 作者: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