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国家建大学管 推动科研体制改革

  • 创建于 2006-10-25
  • 864
“国家建、学校管,这本身就是科研体制的重大改革。这个研究院的成立,把科学研究部门和产业需求部门直接联系起来。”10月11日,由民政部、教育部共建的“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副院长史培军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如是说。 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研究院选择在这一天揭牌,是因为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艰巨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任务,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教育部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两部委联合建立了这所研究院,以期创建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科技支撑平台,形成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综合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揭牌仪式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深院士陈述彭作为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指出,北京师范大学从1989年开始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走在了学术前沿,汇集了大量人才,作为这个研究院的管理单位,能够承担起这项重大的国家任务。 史培军告诉记者,4年前,他和一批专家认为,应当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把防灾减灾研究推广到社会上,和政府主管防灾的部门结合。于是,专家们建议教育部和民政部两部共同建立一个研究机构。“把最新的科学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转移到行政管理部门,变成全民意识,提高国家防灾减灾能力。” 史培军说,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是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副理事长是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理事包括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等政府官员。研究院院长是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李立国,副院长是国家减灾中心主任王振耀和史培军。“研究院在体制上解决了把成果研制出来再找用户的问题,因为现在成果研制部门和用户就在一起。所以,这个机构本身就是产学研的。” 研究院的成立还实现了资源整合。史培军告诉记者,研究院建在学校,将充分发挥学校已有的人才培养资源;同时,政府把研究院建在大学,将改变专门性研究院的一些弊病,有些专门性研究院往往没有培养人才的功能,而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实现了培养人才和学术推进、社会需求的三位一体。这是科教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史培军认为,高等院校过去的基本建设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建设的东西用不上,需要的东西不建设。现在国家投资建设研究院,国家有需要,所以高等院校的投资要投进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和部门。 “所以,我们从建设上解决了过去需求分离的问题,从资源整合上解决了闲置资源和资源短缺的问题,从体制关系上解决了产学研一体化问题。”史培军说。 据介绍,该研究院下设3个研究所、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和7个研究中心,并已建成投入使用6套大型实验装备,其中风沙模拟大厅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风沙实验场。这些科研平台吸引了美国和日本科学家,他们已经直接参与到研究院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中。 (来源:科学网 作者: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