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金履忠:中国轿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得不偿失

  • 创建于 2006-11-16
  • 960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取消合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搞自主创新的民族企业至今得不到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上交国家的税更多。创新型民族企业解决工人就业没有副作用;而合资企业,只挑选我方的精兵强将,造成中方许多工人失业。”科技部科技干部局原局长金履忠大声疾呼,国家要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中国汽车企业,政策要落在实处。 记者: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尤为重要。今年我国的汽车产业产量与销量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全世界越来越多关注,但如何改变过去20年中国汽车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现状,业界说法不一,请问您的观点? 金履忠:“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与跨国公司合资,对提高我国的制造技术和管理、营销水平起过较大的作用,我国的汽车商品,特别是轿车商品确实提高了一个档次;但全面看,副作用太大。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号召自主创新,把它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我认为在我国的汽车工业,批判“以市场换技术”者有之,歌颂“以市场换技术”者也有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何看待,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首先,“以市场换技术”虽有较大收获,但我国吃亏太大,得不偿失。 当初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是向外方让出市场,通过合资,消化吸收换来的技术,最后开发出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车型。20年过去了,实践的结果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轿车市场的绝大部分(约90%左右)轻易地让出去了,但掌握先进技术,开发有中国品牌轿车的目标,基本上没有达到。 记者:“以市场换技术”换来了什么样的技术? 金履忠:换来的虽比我国原有的技术先进得多,但实际上是在世界上已进入成熟期、衰退期的,甚至是马上就要淘汰的技术,真正先进的技术并没有换来。上海大众1985年一开始生产桑塔纳轿车,德国大众就把这个车型淘汰了,20年来他们已换型四五次,可是上海大众至今还在生产这种主机未变的落后车型。第二,换来的仅限于一般制造技术,并不包括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例如,五十铃柴油机和铃木摩托车都曾引进一定的设计技术,但轿车工业没有通过合资引进设计技术。因此合资20年,所有合资厂都没有开发出一个新车型,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第三,就制造技术来说,换来的也只是大路货,真正先进的核心技术(如内高压成型、激光焊接等)我国一般都没有得到。弗农(Vernon)的产品周期理论也说明,跨国公司搞的合资公司不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他的产品周期理论认为,只有产品到了成熟阶段之后,跨国公司才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同时又向中国出口同样品牌的产品,就是因为出口的商品技术更为先进。第四,换来的这些制造技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个问题影响太大了。 日本友人伊藤宗太郎10年前就说过:“中国似乎过多地希望外国企业转让技术,但是依靠外企能否实现技术转让,值得怀疑。” 实行“以市场换技术”,与跨国公司合资,外方占领我国市场的目的达到了,我方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少,损失实在太大,基本没有达到目的。充分说明这个政策对我国是弊大利小、得不偿失,是不成功的。 记者:合资还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什么问题? 金履忠:首先,合资的汽车工业难以成为支柱产业。汽车工业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是支柱产业。但合资的汽车工业却很难起到这个作用。如北京与现代合资后,我方企业原有设备全部弃置不用,又从韩国进口(国家的机床设备产业大体有一半用于汽车工业,这样的合资对我国的机床工业打击太大,也大大增加了合资企业的成本)。一辆索纳塔,只四个轮子、一个电瓶是中国造的,其他全都从韩国进口。这样的汽车工业,能带动我国的相关产业,起到支柱产业的作用吗? 其次,尽管外方的股份没有超过50%,由于外方掌握了知识产权,企业的领导权、话语权实际上都掌握在外方手上。比如企业要害部门的主要职务、产品的质量认证和鉴定、工厂的设计和委托、协作配套厂的选定、产品的改型和设计费用、进口散件的数量和价格、进口设备的选定和价格等等,全由外方说了算。以为各占50%的股份,双方就是平等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我们不看表面现象,而看本质,那么,合资企业实质上是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车间,外方是事实上的老板,我方只是打工者。 第三,合资扼杀了自主创新,使我方的技术人员不能实现自己的创新思想。通常合资公司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开发机构,如上海大众成立时就没有;一种有开发机构,但实际上并不搞开发,如一汽大众的产品工程部,名为产品开发,但实际不搞。它的“头脑”——开发机构留在母公司了,合资公司在体制上就被阉割了开发能力。因此合资20年,没有一个合资厂开发出一个新车型,就一点也不奇怪了。跨国公司制定的“技术锁定战略”,就是为保持它们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从而设置种种障碍,限制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我方派到合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大都很优秀。由于合资企业不搞自主开发,除了离开,就不得不改行,有的甚至变懒了。 第四,合资企业攫取暴利,大头被外方拿走。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价格,曾高出国际市场1倍以上,从而攫取暴利。这些暴利大头被外方拿走,它们的收益约为我方的五六倍(甚至合资企业亏损,外方反而赢利)。因为除按股分红外,外方还得到技术转让费、CKD散件及设备进口、国产化零件的认证费等等许多收益。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怪现象:2003年德国大众在中国合资生产的轿车,只占它全球产量的14%,但利润的80%却来自中国(美国高盛公司报告);通用公司在美国卖一辆车赚145美元,在中国却赚2400美元(2004年年报)。国家和老百姓于是蒙受了巨大损失。通用公司总裁墨非说:“中国得到的是GDP,我们得到的是利润。”说得多么深刻、多么尖锐啊! 第五,合资拯救了跨国公司,但有的跨国公司还千方百计扼杀我民族工业。恰似伊索寓言《农夫与蛇》中说的,农夫把冻僵的蛇抱回家,蛇苏醒过来,就咬农夫(跨国公司虽未冻僵,但有些正在走下坡路,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正在成为寓言中的农夫,奇瑞、吉利则是农夫的小孩。吉利被丰田控告“侵权”;奇瑞被通用控告“侵权”。它们都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以侵权为名,行打压民族工业之实。因为民族企业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它们就不可能为所欲为了。 第六,国有企业合资后,丢掉了我国的优良传统,使一些干部丧失了锐气、志气和上进心,破坏了企业的和谐发展。例如企业一把手与普通工人工资的差别,从合资前的四五倍扩大到五六十倍;同一级在职干部和离退休者的工资差别,从不到一倍扩大到十几二十倍。在合资企业,指导企业的理论基础,已由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价值”改变为“利润是管理者、销售人员创造的”,因此他们理应获得高薪。于是干部与工人、干部与干部的关系变得相当紧张,原来比较和谐的气氛被合资人为地破坏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一个大国的安定团结。 合资本来的目的,是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开发中国品牌的车型。中方为此曾作过努力,也有过火花,例如,一汽的汽研中心曾成功地为捷达车的尾部改型,还开发过“三口乐”小轿车;二汽的技术中心开发过“小王子”轿车,并为爱丽舍轿车的改型作过积极贡献。 后来由于外方坚决反对,于是知难而退,放弃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目标,变为只追求国产化率和扩大企业的规模。到后来,有的管理者甚至编造种种神话:什么开发一个车型“要20年”、“需要20亿美元”、“要几代人的努力”、“要耐得住寂寞”等等。总之,在他们那里,轿车的“自主开发很难,不搞自主开发有理”。合资使这些企业管理者丧失了不甘落后的骨气、为国争光的志气、敢于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 透过上述事实看本质,能说这样的合资企业是“中国的企业”吗?如果说它是跨国公司占领中国市场、控制中国汽车工业的工具,不是更为切合实际吗?郭孔辉院士把这种合资比喻为抽鸦片治病,我看很有道理。 记者:创新型和技术依附型两类产业和两类国家的区别是什么? 金履忠:首先看两类产业的比较: (1)在税收和工人就业的问题上,创新型企业比合资企业搞得更好。有人津津乐道合资企业的好处就是提供税收,解决部分工人就业。但是,在这两方面创新型企业比合资企业做得更好、贡献更大。因为搞自主创新的民族企业至今得不到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所得税两免三减,进口设备免税,进口散件减税),上交国家的税更多。创新型企业解决工人就业没有副作用;而合资企业,只挑选我方的精兵强将,造成中方许多工人失业。 (2)收益比较。在合资企业内部,中外双方的收益大体是1∶5左右,80%以上被外方拿走。而创新型的民族企业,100%属于中方。 (3)民族汽车工业拉动的主要是中国的经济,而合资企业拉动的主要是外国的经济(因设备和零部件大部分进口)。 (4)民族企业自主开发的轿车,多数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主要为小中排量)并且大量出口轿车,奇瑞还到四五个国家去建设了中国品牌的轿车厂。可是所有的合资厂,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开发过一个新车型,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5)价格对比。民族的轿车企业崛起之前,国内市场轿车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一倍以上。保守估计,按2003年轿车产量207万辆、只比国际市场价格高一倍计算,国家和老百姓买车,一年要多花1000多亿元。民族工业崛起后,轿车价格大体下降了一半左右,仅计算这一点,民族的轿车企业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就很大了。 (6)人才问题关系重大。我国的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在合资企业中逐渐退化,消蚀了锐气、志气和上进心,以至于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文化氛围。而民族企业则锻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管理和科技队伍,他们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所在。合资企业的职工队伍,也是合资的受害者,我们诚恳地希望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找回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7)精神面貌。在自主创新的企业,有一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人们和谐相处。在合资企业则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 (8)创新型企业才真正是中国自己的企业;合资企业实质上是跨国公司为占领中国市场、控制中国汽车工业设在中国的加工车间。以为经中国政府批准、向政府纳税、解决了部分工人就业问题,合资企业就成为中国的企业。这是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 总之,民族汽车工业,不仅自主开发了轿车、出口轿车并到国外建中国品牌的合资厂,在振兴我国经济等方面成就很辉煌,而且在降低轿车价格、锻炼人才队伍、振奋民族精神、培植企业的和谐气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为民族汽车工业的成就欢呼,向民族汽车工业致敬。 再看创新型和技术依附型两类国家的对比。 (1)两类国家的汽车工业对比。巴西、阿根廷的汽车工业,走合资道路,技术依赖外国,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日本、韩国的汽车工业都重视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成为跨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不仅在世界汽车市场占有重要一席,而且在某些方面有凌驾于欧美汽车工业之上的趋势,说明自主开发大有可为。 (2)再看两类国家的经济对比。19世纪初,美国与阿根廷、巴西基本处在同一水平,都是人口少地方大。美国搞自主创新,经济成长为世界第一。日本、韩国学美国,也搞自主开发,经济发展也很快。阿根廷、巴西走与跨国公司合资的路线,逐渐沦为美国的原材料基地、工业品倾销地和廉价劳动力基地,经济差距越来越大。2004年,美国、日本、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为4.14万、3.71万、1.4万美元,而阿根廷和巴西仅分别为0.37万、0.31万美元,仅为美、日的1/10左右,比韩国也差得很远。 正反对比,无论一个产业还是一个国家,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权,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相反,与跨国公司合资、搞“以市场换技术”、技术依赖外国,只能做到表面繁荣,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振兴。 记者:您如何看待对外开放? 金履忠:首先,我认为业界有一种片面理解就是:“开放等于引进外资,引进外资等于与跨国公司合资”。我认为,开放的实质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和技术。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不必引进外资;即便引进外资也可以不必与跨国公司合资。 在这方面,汽车工业有很好的样板。除奇瑞、吉利、哈飞、长安的自主创新外,还有只引进资金、购买技术,不搞“以市场换技术”,不与跨国公司合资的成功典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没有要国家投资,只向科威特贷款1000万美元,以其中100万美元购买了日本大发的技术,取得了知识产权,从而生产、改进夏利轿车,滚动发展,20年来,几乎年年赢利。至今在我国轿车工业中销量排名第六,在小排量轿车中排第一。他们这种模式的很大特点是掌握了知识产权,从而有权搞技术创新,产品不断改进;这与合资企业外方不许搞技术创新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如果不搞技术创新,几年十几年一贯制,也是不行的。 但遗憾的是,天津这种只引进资金、购买技术的模式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广,却去与跨国公司大搞合资,为什么这样做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有人说:“改革开放初期,除了'以市场换技术’,很难有别的道路。”难道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不是别的路吗? 另外有的企业搞合资原因是缺资金。其实我认为它们完全可以学习天津的经验,只引进资金、购买技术,不必合资。无论贷款还是投资,金融资本只要求获得利润,并不一定要控制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产业资本(跨国公司)合资,情况就完全不同。跨国公司和我们是竞争的关系,正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样,它决不会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决不会把核心技术传授给我们。这一点,已经为20年合资的实践充分证明了。 记者:自主创新的对立面究竟是什么? 金履忠:首先,不是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指买软技术,不是买设备)花钱不多,效果很好,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但过去引进,今后还要引进技术(当然不能只停留在引进上,还要搞消化、吸收、再创新)。其次,也不是引进金融资本,只要不被它控股,它只会增强我们的经济实力,不会控制我们。 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主要是“以市场换技术”,即引进产业资本,与跨国公司合资。前面说过,跨国公司是来抢夺市场、控制我们的,绝不是来帮助我们发展汽车工业的。甚至可以说,与其与产业资本合资,还不如由外商办独资企业,因为后者只能在市场上与我们竞争,不可能到企业内部来控制我们。其次,靠购买含有核心技术的软件(如专利)和硬件(如芯片)来组织生产,也是自主创新的对立面。VCD、DVD和国产手机(成本的70%多用来购买这些软硬件和专利)的生产实践已充分说明,不搞自主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是绝对没有出路的。 按照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的要求,开放的具体做法应当与时俱进。初期缺乏经验,搞点合资是可以的,也起过积极作用。但经过20多年的实践,早已证明合资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记者: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的提高、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应当如何做? 金履忠:我认为,首先,今后考核干部的标准要变,不应当看GDP、看引进外资的多少,而应当主要看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多少、国家与人民得到的实惠以及科学发展观落实多少? 其次,要维护自主创新的纯洁性、严肃性,不能搞冒牌货。有人说,合资企业也可以搞自主创新,并且已经搞出来了。我们当然希望如此。但它们搞的所谓自主创新,一要征得外方同意,二要采用外方品牌,这能叫自主创新吗?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一汽大众产品部原经理智百年,在合资企业工作了十几年,专门负责产品开发。他多次要求开发,都被一汽大众的董事会否决了。他的切身体会是,外方绝对不会让合资企业搞开发,因为搞了开发,外方通过技术转让得到的种种好处都没有了。这才是经过实践检验、千真万确的真理。 再则,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取消合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税收上给予合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所得税两免三减,进口设备免税等等),不符合WTO原则,应当尽快取消,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民族企业,还要采取国际通行的如政府采购等办法加以扶持。 最后,我认为,要发扬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爱国主义的精神风貌。作为企业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坚持自主创新,搞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作为国人,要学习韩国人热爱本国产品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自主创新的产品要多一点支持和宽容,发展中国家搞民族品牌,只有通过使用者的实践、考验,才能不断提高,赶上世界水平。 金履忠:现任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老二汽、一汽以及国家科委工作。先后任国家科委工业局、科技攻关局、政策局副局长、科技干部局局长。离休后,一直从事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等方面的软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科学网 作者:马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