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消息,11月1~13日,黑龙江、辽宁两省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在各级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三年的实施试点工程,该防治试点工程有效遏制了项目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趋势,保护了珍贵的黑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保障粮食安全探索出了成功的经验。
据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介绍,在治理技术上,该试点工程探索出各类型区治理模式。
被专家们称为“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主要针对漫川漫岗区。漫川漫岗区是东北黑土区土地资源最肥沃的中心地带,也是国家商品粮的主要产区,这个区域坡长坡缓、坡耕地占60%以上,并且沟壑发展迅速、耕地生产能力不断下降、耕地数量不断遭到蚕食。通过试点工程,工作人员探索出了沿坡顶岗脊和道路布设截流沟、建设农田防护林,控制坡水进入农田的第一道防护体系;坡面农田则是根据不同坡度和坡长,采取改水平垄耕作(3度以下)、修筑地埂植物带(3~5度)、坡式梯田(5~8度)和水平梯田(8度以上)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第二道坡面防护体系;对日益扩张不断侵吞农田的侵蚀沟,则采取沟头修跌水、沟底建谷坊、沟坡削坡插柳、育林封沟、顺水保土的第三道防护体系的“三道防线”治理模式。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三道防线”的综合治理模式使治理后的项目区每年可以保护住坡耕地0.3~0.6厘米的黑土层不被流失掉,有效地保持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并且亩产还可以增加粮食产量30~50斤。
在丘陵沟壑地带,水保工作人员则采取了“金字塔”的综合治理模式,即:坡上部布设截流沟、营造水土保持涵养林,建设绿色银行;坡中部修筑果树台田或水平槽,发展特色经济林果,提高农民收入;坡下部通过修筑梯田改造坡耕地,建设旱涝保收的稳产农田;坡底的沟川地则是配套完善灌排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的稳产高产的良田。沟道则是以建设水源工程为原则,布设拦蓄措施,提高抗灾能力。
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常常因为牵涉多部门、多机构而难以达到最初的设计,此次,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在该试点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方面探索了项目整合思路:由项目实施县政府协调水利、农业、土地、林业等多部门进行生态建设项目整合,在认真执行项目责任主体制、监理制、公示制、投劳承诺制、产权确认制、资金报账制等“八项制度”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分步实施,发挥整体效益的成功管理经验。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实施期限为2003~2005年,项目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各地在试点工程建设中务实创新,已经陆续探索总结出了多方面的黑土地水土流失防治的成功经验。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