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普:不仅仅是科普

  • 创建于 2006-11-24
  • 893
“索尼探梦”:用情感和内容吸引观众 看到自己的声音变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追随这个移动图案到楼梯另一端,听到图案还原成声音——在“索尼探梦”体验“追赶你的声音”的小朋友开心地笑了。 10月30日,坐落于北京朝阳公园的“索尼探梦”新馆正式营业。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来一次就够了的地方——这里会不定期开展许多不同主题的活动,真正带给自己温馨和快乐。许多孩子是老顾客,有些甚至知道每一位讲解员的名字。谁对他们最好、谁讲得最有趣,他们每次来了就直接去找。在小朋友眼里,能讲解科学实验的讲解员很神秘、知识很丰富,而每个讲解员都会拥有很多自己的小“粉丝”。 “我们通过很多方式和我们的小顾客保持联系,比如我们会有他们的QQ号码,经常上网交流,告诉他们要开展的新活动;我们还会和家长保持短信联系;有时候,孩子们还给我们写信。'索尼探梦’在中国这些年,陪伴了一些孩子成长,成为他们很美好的回忆。”讲解员王倩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王倩对记者说:“我们馆还在长安街东方广场的时候,周末早晨还没有开门,就有家长来到这里。他们让孩子进去玩,自己去逛商场,中午接孩子吃午饭,下午继续让孩子在这里玩,直到晚上购物完毕才把孩子带走。对他们来说,'探梦’完全值得信赖。在这里,不必担心孩子的安全,也不必担心孩子会不快乐。” 提升科普:从资金到形式 科普场馆是完全市场化、自己养活自己,还是依靠国家资金支持?这一问题曾多次争论。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博物馆因经费“捉襟见肘”而影响正常活动的情况。 完全市场化,也许会导致票价高昂;纯粹保持公益性质,意味着国家将再度成为资金提供者。而政府是否可以出资兴建所有科普场所由多重因素决定。如何解决“市场化”与“公益性”之间的矛盾,是科普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难题。 而企业出资支持科普,使这一问题有了折衷的解决方式。 企业出资,借助其在某一领域的技术优势,采取普通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各种科普活动——经过时间与市场的检验,这种模式逐渐受到社会认可。 以“索尼探梦”为例,索尼公司投入数千万美元,用六年时间将其打造为独具特色的“科普”品牌。“索尼探梦”科技馆馆长力武文雄先生这样解释“探梦”的经营模式:“'索尼探梦’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索尼公司的一个公益项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如果它在日常运作中经费不足,索尼公司会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资金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科普界老生常谈的“科技场馆市场化”不单纯指资金出处,更重要的是科技场馆如何通过“时代感、潮流感”体现“科普含量”。“索尼探梦”作为以“光”与“声音”为主题的公益性科普场馆,馆中设备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光线、声音的奥秘,这正与索尼公司在视觉、视听方面的技术优势相吻合。 灵活的运作机制,同样是“科技场馆市场化”的要求。“索尼探梦”采取企业式管理,快速的市场反应机制、训练有素的市场推广队伍保证其结合社会热点推出各种主题科普活动,并且通过宣传、在线报名等手段在短时间内影响更多受众。 期待更多企业参与 其实,我国企业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开展一些科普活动,只是它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清楚。比如,培训、技术竞赛等也是科普,只不过是企业内部科普。而对外部科普,大多企业只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开展,比如产品推广、企业形象树立等。 2002年《科普法》的出台改变了这种状况。《科普法》明确了企业科普工作中的两个问题。第一,科普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其目的在于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企业有责任开展科普。 中国企业也有不少投入科普活动的范例。海尔科技馆是由海尔集团出资兴建的现代化产业展馆。它集世界家电发展史、海尔文化及高科技为一体,有国内首座三维动感影院、未来教室等项目,被中国科协确认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厦门海底世界由新加坡新湾控股有限公司与厦门鼓浪屿风景区建设开发公司合作经营。它是集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内大型水族馆之一,展示350多种、10000多尾世界各地的珍奇水族。 上海宝钢集团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该公司举办的“科技节(周)”、“6·5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既是配合上海市的统一安排,又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融入其中。公司每两年还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另外还组织科普旅游等。 专家指出,企业是科普与科技进步的最大受益者,应该充分重视科普的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有必要了解自己参与科普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方式,树立国际企业的良好形象,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来源:科学网 作者: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