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研老师出钱的背后隐痛

  • 创建于 2006-09-29
  • 1196
培养机制改革之后,导师真正成了研究生的老板,能干活的研究生可以获得导师更多的资助,不能干活的研究生甚至连学费都要自己出,而那些没有项目的导师也被剥夺了接收研究生的资格。这对西部处于中下水平的高校是个噩耗,本来项目少、缺乏资金支持的导师就更不可能招来研究生,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无疑是重创。 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区域间教育存在的不平衡性,选择试点后,这一政策如何前行,还需更多探索。 学生读研老师出钱的背后隐痛 每次回答“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问题,王银(化名)总是想了又想。 作为我国西部某高校的研究生部部长,王银完全有资历强调他在学校研究生管理岗位上的“老资格”。“我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八年,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对西部院校是绝对不利的!” 研究生培养机制是否改革的问题,在全国的有关会议上已经争论了三年。王银将这种争论评价为“东部鼓吹”。 王银在思考的过程中并没有说话,只在纸上写下了“研究生培养经费分担制”十个大字,然后推倒我面前。他说“这就是改革的核心”。 在改革之前,研究生培养机制可以笼统的概括为“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出钱”,研究生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公费教育,不用缴纳学费而享受研究生教育,国家还会每月给予补贴。 不管怎么说,这对贫困学生和西部非重点大学是个好消息。“学校可以适当加大公费研究生的名额,吸引更多的贫困学生来西部高校上学”。 但是三方出钱的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研究生培养经费不足。而“国家、学校和学生三方出钱”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忽视了研究生的导师在培养中存在的价值,导师有项目有经费,研究生又在为导师服务,那么为什么不让导师拿出来钱培养研究生呢?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就是明确了导师在培养中的作用,导师应该拿出钱扶持那些给自己的项目工作的研究生。 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完全由导师负责,当然也就没有公费和自费之分,国家和学校负责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三助”岗位,使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获得更高的奖励,甚至奖励额度超过了研究生每年应缴纳的学费。 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让王银很惶恐:“这种制度在全国推行的时间越晚越好!” 西部高校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条件差,最主要的是导师没钱没项目。自己都养活不起,怎么能带研究生? 培养机制改革之后,导师真正成了研究生的老板,能干活的研究生可以获得导师更多的资助,不能干活的研究生甚至连学费都要自己出,那些没有项目的导师也被剥夺了接收研究生的资格。这对西部处于中下水平的高校是个噩耗,本来项目少、缺乏资金支持的导师就更不可能招来研究生,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无疑是重疮。 王银用极端鼓吹来形容在讨论会上,那些有钱有项目的高校对这一改革的追捧,这些学校不一定是重点,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 (来源:奥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