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巡礼(六):全方位开拓国际科技资源

  • 48
  • 创建于 2004-11-01
  • 1056
  10月14日,法国原子能总署主席阿兰·布卡拜会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商定进一步扩大两院科技合作协议框架;15日至16日,第25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在高能物理所召开;18日至21日,首届国际遥感考古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19日,中蒙两院科学合作混合委员会条例签署……   在中科院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局局长郭华东的日程里,十月又是一个“忙”月——刚刚从美国访问回来,又马不停蹄地奔赴一系列国际会议。在他的记忆里,自2002年1月任职以来,他的工作是越来越忙。在他忙碌的身影后,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全方位开拓国际科技资源,中科院国际合作交谊舞的妙曼舞曲正在一支支地奏响。                   在全世界寻求“舞伴”   2002年8月,北京的不少老百姓在这个时候爱上了“数学”。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9天时间,霍金、纳什、陈省身、丘成桐、吴文俊……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约4000名数学家会聚一堂,而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数学家大会,本届大会更成为中国数学家群体在世界学术圈中亮相的舞台。   在那次大会中,作1小时报告和45分钟报告的中国本土数学家和中国赴海外数学家有20人,在8天的大会学术交流中,几乎每天都有中国数学家作45分钟报告。为此,大会主席吴文俊备感欣慰:“拥有悠久数学传统的中国,在当代世界数学研究中再次崛起了!”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和国外的交流很少,而现在国际会议越来越多。就拿中科院数学院来说,最近3年独立举办或和国内其他单位合办的国际会议就有25个。”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福安研究员当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仅是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多了,我们的地位也不一样了。在几十年前,我们出去参加国际会议时完全抱着学习的目的,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而现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愿意来中国交流沟通,证明我们也有了供他们学习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自启动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逐年增加,“国际遗传学大会”、“世界高分子大会”、“国际自控联世界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国际高能物理大会”、“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北京大会”等均成功举办,从数量上讲已经从1998年的50多次上升到2002年的160多次,只有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才有所下降——这些大会的成功申办,当然离不开中国科研实力的增强。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1998年从日本回到国内,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必须随时和国际前沿保持紧密联系,而他保持这种联系的方式,主要就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有时候是请进来,有时候需要走出去。   郭华东介绍说,中科院近年来一直坚持以欧、美、日、俄等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重点,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注意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规模总体逐年上升,1998年近8000人次的出入访量,到2003年已经上升至14000余人次。2003年来访人员已超过出访人员近500人次,来中科院合作研究3个月以上的国外科学家从1998年的400多人次,增加到2002年的800多人次。   “数学研究已不是陈景润先生那会儿的一支笔一个人的时代了,一定要和别人讨论。而以前我们那点钱能出去几次?又能请几个人进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巩馥洲研究员高兴地告诉记者:“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我每年有8万元经费,可以全部用来邀请国外合作专家来中国访问。”   这些长期的友好接触不仅带来了数学家大会之类的“科学风暴”,而且使中科院科学家和全球科学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交往:他们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持续增加,从1998年的800多篇上升到2003年2000多篇;   2003年,320位国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了中科院的客座和名誉教授,是1998年受聘者的两倍,国外40多个国家的70多个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机构和中科院签订了80多个长期、稳定的院际国际合作与交流协议,所际交流协议的也签下了600多项。在进军科学前沿越来越悦耳的舞曲声中,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中国科学家的“舞伴”!                   战略结盟 舞影婆娑   在所有的国际交流中,能同时引起双方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的并不多,但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   2004年5月,是中国科学院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简称马普学会科学合作30周年。在为此举办的纪念活动中,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均发来贺电,盛赞其合作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解释“典范”一词时这样说:“在中科院的国际合作当中,与马普学会的合作的确是最稳定、最紧密、最扎实、也是最有效果的。这种成功的合作,不是主观形成的,而是由于两家研究机构具有共同的社会定位,具有相同的科学理念,对于国际科学合作具有一致的认识。”   郭华东说,在这种“最稳定、最紧密、最扎实、最有效果”的合作之初,中方受益良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两国科技界之间合作的深入,现在已经渐成双方互利的形势。1998年中科院实施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由于中科院与马普学会在诸多领域的科研合作愈来愈紧密,双方决定首先在条件成熟的研究所内成立中科院与马普学会伙伴小组。目前,双方的科学合作已经步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合作的组织形式更加紧密,共同组建了6个青年科学家小组和9个伙伴小组。其中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采取国际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组建和评估,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公开招聘的方式,择优聘用优秀青年科学家担任组长,聘期最长5年。   成立的第一个马普青年科学家伙伴小组——卢柯伙伴小组,被国际纳米材料界公认为世界有成就的六个研究组之一,组长卢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和伙伴小组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科学院与马普学会的合作深入发展,双方开始策划共建实体性研究机构,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上海中德集成计算生物学研究所。   中科院坚持以发展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通过共建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与团队,引入新的科学思想和先进管理理念,凝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目前与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俄罗斯科学院、日本理化技术研究所、美国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一流综合性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与法国合作建立了3个联合实验室,与俄罗斯合作建立了5个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等。全院共与境外科研机构签署了100多个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心、青年科学家小组、科学家伙伴小组和联合研究团队协议。其中与法国共建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是我国与法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层面上的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它不仅为我国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研究平台,也成为法国科学家参与我国科研工作的基地。   中科院与著名跨国公司的合作向战略层面发展,与英国石油公司BP合作,依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建的“中国科学院—BP‘面向未来’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将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为期10年的基础性合作研究。这是英国石油公司继在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大学之后,资助共建的全球第四个研究中心,资助总额为1000万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院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                   舞出“国标” 舞出美丽   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美完成1%的测序任务;由中科院提出,与欧空局合作实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实现空间对地的六点立体观测;中国科学院发起并领衔“国际沙尘暴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2002年获世界环境最高奖——泰勒奖;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近年来,中科院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出现并活跃在国际科学大舞台上。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中国科学院获得境外科技奖超过100人次,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中科院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职务的科学家不断增多,任职人员从1998年近400人次上升到2003年度的600人次,担任主席职务的有21人:路甬祥院长同时也任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副院长任亚太材料学会副主席,陈竺副院长任国际科学院委员会主席……   郭华东说,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以我为主,注重实效”的国际合作原则,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和重要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能促进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提高项目完成质量,促进大科学工程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中科院的国际合作将走向更加丰富更有成效的未来。(本报记者 保婷婷)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责任编辑: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