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加快生物识别产业发展

  • 创建于 2006-11-03
  • 860
“我感觉压力非常大。生物识别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与公民安全的高新技术,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都走在我国前面。我国在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产业应用、战略制定等方面都有待加强。”10月31日,亚洲生物识别与安全论坛在北京中科院自动化所召开。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担忧与期盼。 国内产业规模过小 所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对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采集、处理,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生物识别身份证、通关系统、门禁、银行柜员认证系统等领域,并已在政府、军队、航空、金融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生物识别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高科技之一,并将成为安全防范技术的三大主导技术之一。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个新产业。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全球的年产值已达数十亿美元,并呈高速增长态势。据谭铁牛介绍,在生物识别技术研究和产业推动方面,欧洲和美国已经做得非常成熟,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由于在生物识别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还不完善,致使生物识别产业规模较小。 北京海鑫科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关村一家从事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处理分析等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陆乃将介绍,2005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15亿美元,2010年有望突破60亿美元。目前,生物识别市场主要由欧美国家的一些企业控制,亚太地区企业仅占23.8%,我国企业在其中的份额就更少了。 据了解,不久前在英国举办了一次国际规模的生物识别技术设备展览会,中国只有一家企业参加,参展的80多家企业几乎都是欧美日等国的企业。 我国一些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 据了解,用于身份鉴别的生物识别特征主要有声纹、指纹、脸纹、虹膜、笔迹、步态、红外温谱图等,另外还包括耳形、DNA、视网膜、手形、掌纹、体味、足迹等。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指纹、虹膜、人脸、掌纹等。 中科院上海物理所李勇平博士指出,欧美以及日韩等国目前在指纹、虹膜这两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其相关应用也比较广泛,而国内在人脸识别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参加此次论坛的日韩专家也表示,中国在人脸识别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超过了其他国家。 作为最精确也是最昂贵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目前已被用于英国的民航通关系统。据了解,该系统准许游客通过某些机场进入英国进行护照检查时,无需排长队等候移民官员。虹膜技术也很有可能成为英国政府身份证卡(ID card)项目中采用的技术。 而人脸识别主要利用分布在人脸上从低到高80个节点或标点,通过测量眼睛、颧骨、下巴等之间的间距来进行身份认证。这种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广泛而且持续增长,英国的警力部门很早就开始研究怎么把脸部识别软件加载到国家嫌疑犯数据库中。我国已经开发出了相关产品,能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对人进行识别,包括人脸检测、人脸跟踪和人脸对比等。 中科院自动化所是国内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的领头者。据中科院高技术局邱显杰介绍,中科院自动化所目前在生物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已形成了多项专利成果。今后,中科院还将针对国内行业需求,加强生物识别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 据了解,《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在信息前沿领域和国家安全领域都分别提到了要加强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 标准制定是关键 国内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从事生物识别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但李勇平指出,目前各公司的产品都是自成一体的,对这些产品根本没法检测,原因是国内在生物识别方面的标准制定还十分落后。 据介绍,美国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工作已开始启动。在标准化工作的推动下,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很多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应用于美国的商业领域。 信息产业部第四研究所是我国生物识别标准制定工作的牵头者。据该所杨建军博士介绍,目前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民用产品,都执行企业标准。国家尚不存在统一标准和监督部门,结果造成各厂家产品质量差别很大,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产品均推向市场,用户无法判断哪家的好。 与会的许多专家纷纷呼吁,在生物识别的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政府应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及协会,联合行业内核心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活动,组织制定我国的标准,并和国际接轨,积极扶持我国具有原创技术的企业发展。 据悉,为了推动我国生物识别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此次论坛期间还将筹备成立“中国生物识别联盟”,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来源:科学网 作者:郑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