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实验室收费管理抵御资源浪费行为得到院系普遍呼应

  • 创建于 2006-02-03
  • 1993
今后,南开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到自己的实验室里工作,就得为所使用的房、水、电、暖、气等国有资源向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拒绝付费者,学校将停止供应资源。日前,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全校财经工作会议上宣布这一新举措,得到了与会院系领导和教师代表的赞同。 追求最大使用率 侯自新校长认为,办学经费要追求最大的使用效益。南开大学今后将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各院系的科研项目、学校附属单位、学校投资创办的企业,都要对学校投入的水、电、气、暖、房屋、土地等所有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逐步按照一定的市场成本支付费用。对长期无偿占用资源拒不付费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果断采取措施,停止供应各种资源。 “学校不能包办一切,把应该交给二级单位的交给二级单位,应该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侯自新对此进行解释,南开大学希望通过有偿使用校内资源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办学成本核算体系,合理界定校级财务、院部二级财务的支出内容,明确学校各单位的成本责任。逐步将各单位建设成“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强化其成本意识和成本责任,促使学校经费使用从膨胀扩张型向成本效益型转变,国有资产从无偿占用向有偿占用转变。 侯自新毫不客气地批评说,有些单位和个人私自出租出借国有资产、节能意识淡薄、水电暖无节制使用、部分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利用率低下,这样的现象在校内不同程度地存在。他指出,有偿使用校内资源的方式将约束这种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建立促使各单位自觉节约学校资源总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良好约束机制。 盘活资源是重点 “我们这几年,房子越盖越多,老师们却都在喊空间不够用。资源一方面紧缺,一方面被浪费。”侯自新认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其症结就在于长期以来国有资源无偿使用和占有。 事实上,南开大学并不是第一所“吃螃蟹”的名校。在国内,清华大学从1992年、复旦大学从1998年、北京大学从2001年开始对科研用水电暖房实行有偿使用。侯自新说:“兄弟院校的实践证明,只有有效开展成本支出分担机制,做到事权与财权高度统一,才能够真正加强管理,节约经费开支。” 尽管校长一再强调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财经工作会议的教师座谈会上,这项制度如何出台还是成了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教师们普遍认为,首次提出“办学经费使用效益”的观点让人感到振奋,学校在资源效率的提高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有的老师以校为“家”,即使退休了或拿不到课题和经费,也给自己的实验室上一道锁,不让新人进入。要盘活闲置的仪器、房屋等资源,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十分必要。希望学校进一步明确有偿使用的办法。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卜文俊教授说,据了解,国外一流大学的空间也很紧张,很多大学教授的研究室在十平方米左右,博士后研究室仅有三四平方米。相对而言,国内高校的教师用房还不是特别紧张,有些院校甚至房子多得用不了,而越是比较好的学校,空间就越紧张。因此,南开大学首先要摸清房屋使用现状,再想办法解决。 校长助理、长江学者许京军教授也提出:“学校的房屋利用率不高,否则不会这样紧张。好多资源的使用上,都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院长吴功宜教授说:“学校的新规定让我们感到有了依据,我完全赞同。在公房使用上收费改革的难度较大,希望学校能出台宏观政策,各院系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既不违反学校原则,又能让大部分人接受,使政策可以顺利执行。” 长江学者、化学学院院长刘育教授对此深表赞同:“如果没有一个总的政策,让学院自己去跟老师们收费的话,估计三分之二的老师要到学校告状。要创建和谐的学校,化解改革的阻力,学校就要出台指导性政策。” 操作不能一刀切 南开大学物理学院两年前就针对教师科研用房分配问题实行了改革。院长许京军坦承:“这个问题由学校解决的话,难度很大,最好是各个学院去做。物理学院的做法是根据每名教师的工作量,学院为其配备基本用房,超过基本用房面积的部分就要收费。当然,分房和收费标准是老师们讨论后提出来的,学院再对房屋整体情况作一次核算,然后实行。” 许京军指出,这项改革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学校既要为各院系擎出“尚方宝剑”,规则又不能订得过细,不能“一刀切”。他建议,学校制订的标准最好能够从教授会议上出台。“老师们都对学校很有感情,以实验室为家,在房屋分配上如果出台政策不合理,那危险就太大了。” 有人进一步提出,希望学校投入资金统一改善全校的水龙头、电表等设施,既有利于增强师生的节约意识,也便于有偿使用制度推行后,学校根据资源使用情况收费。 侯自新说,在充分征集教师们的意见后,学校将制订措施。他强调:“学校是一个整体,资源是国家的,每一名师生员工,都要有大局观念。”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