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6所直属师范大学重启师范生免费教育。今年秋天,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走出校园,陆续走上三尺讲台。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首届免费师范生既享受了国家的教育“免费大餐”,也遭遇了身为探路者的风险与困惑。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是否如约回到生源所在地任教?各方如何看待这批优质教师资源?他们,能否解基层师资之渴?
近日,本报记者赴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7个省区进行了调查。
“在县城任教已是我的底线”
任教农村学校的仅占受调查总数的4.1%
根据2010年制定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校任教,鼓励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两年。
今年9月,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10597名首批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的中小学任教,39%到了县镇及以下的中小学任教。
截至9月27日,记者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7个省区的教育部门采集到了首批当地生源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数据。据不完全统计:在17个省区的4821名免费师范生中,就业率超过九成,其中,有41名毕业生违约,约占这些省份首批免费师范生总数的0.9%。另有266人出现了跨省就业、休学、无法正常毕业等情况。
与高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免费师范生中,下基层就业的意愿并不强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比例非常低。
本报于今年2月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181名受调查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中,63.5%的受调查者来自农村,89.2%的受调查者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6.6%的人选择了“北上广深”作为意向就业地点,58.0%的人选择了“省会级城市”,没有人选择“农村”作为意向工作地点。
实际就业情况也印证了半年多前的调查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青海仍然有85名毕业生的任职学校层级尚待确认之外,在17个省区4821名免费师范生中,留在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任教的毕业生超过2500名,占比超过51.9%。
因统计口径不一致,浙江无法明确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具体人数。在其余的16个省区中,陕西、江苏、云南、安徽、江西和河北分别有133名、36名、18名、8名、2名和2名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仅占16个省区首批免费师范生总数的4.1%;在福建、山西、甘肃、贵州、青海、海南、山东、宁夏、内蒙古和广东10省区,无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站上农村学校的讲台。“在县城任教已经是我的底线”,一名免费师范生明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