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上7点,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赵勇研究员围绕“基础移植免疫学研究前沿与热点”,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1教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谈及器官移植,赵勇研究员指出了在这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缺乏足够的供源,二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身体的副作用非常大。而针对第二个问题,赵勇研究员通过精彩的报告,引导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赵勇研究员以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排斥反应着眼,在分子机制与信号通路的层面做出简要介绍。原本在病人身体中主要介导抗病原微生物免疫应答的记忆性T细胞,对移植进入的器官也能产生排斥,这种交叉免疫的现象可以从这两类的抗体分子存在相似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同理,虽然选择免疫抑制剂的目的是降低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但由于两类抗体分子的结构相似性,难免会导致免疫抑制剂非特异地破坏病人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因此,赵勇研究员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研发更合理的免疫抑制剂,使病人特意减弱对移植器官的免疫排斥反应,并同时保存其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赵勇研究员介绍了一个重要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缺陷不同,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使病人身体对即将移植的器官产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由此便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以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在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上仍然障碍重重。比如,实验主要针对小鼠naive T细胞而非记忆T细胞,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目前的诱导方案适用于基础机制的研究,而距离临床应用仍然有一定的距离等。赵勇研究员强调,要克服这些障碍,就应该建立更严格、更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寻找诊断移植免疫耐受的客观指标。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从各个角度积极思考,踊跃提问,赵勇研究员一一耐心作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