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碰撞,迸射着学术的光彩——记人文学院第二次科学哲学研究生论坛

  • 毕丞 (人文学院)
  • 创建于 2011-04-28
  • 516

“对于年轻人而言,在学术的道路上前进一定要有坚持和毅力。”带着工程哲学专家李伯聪教授的这份期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哲学研究生论坛又一次走上了它前进的道路。

 

2011327日胜利“开坛”之后,424日“科技哲学研究生论坛”又隆重推出“清北专场”,邀请了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孙烨以及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陈天嘉来进行学术报告。

 

孙烨博士的报告主题是《复杂性的挑战:21世纪的技术创新》,主要以“复杂性理论”为基本视角,对于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复杂技术进行研究。整个报告中孙烨博士以概念和定义的演变为线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于部分技术创新案例做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加之孙烨博士处变不惊的讲台表现,整场报告给人一以贯之的严谨与缜密之感。

 

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访问学者李莉叶老师在对孙烨博士的报告进行评论时相当注意概念的发展演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学习和借鉴。

 

陈天嘉博士的报告则有着和孙烨博士完全不同的风格。初看陈博士的报告题目《中国古代博戏中对蟋蟀行为的观察和认识》便会觉得这报告当中定有很多的“游戏的趣味”。以动物行为学作为基本的理论抓手,着眼于可以获得的24本古人“斗蟋蟀”的图谱,陈天嘉博士将古人游戏中无意发现的科学智识用现代科学的视角做出了解读,让人拍手称奇。这种“玩出来”的学术成果,加之陈天嘉博士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整场报告给人诙谐自由之感。

 

也正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与人文教研室唐文佩博士点评的那样,陈天嘉博士的研究成果相当完整,也能很好地展现陈博士的学术性格。

 

台上的两位博士的报告精彩,台下各位观众的提问也非常的精彩。针对孙烨博士的报告,人文学院的李际博士问道非线性是不是复杂性的典型特征,赖先进博士结合自身专业,与孙烨博士探讨了技术创新与政策管理方面的问题。孙烨将技术的复杂性分为内生的本质复杂性和技术与外部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做出回应,可谓滴水不漏。

 

 对于陈天嘉博士的报告,人文学院的黄原同学向陈博士请教研究兴趣的培养方面的问题,毕丞同学对于蟋蟀的驯化和研究文本的去语态化问题与陈博士展开了探讨。陈博士指出,现代的动物行为学理论是他在研究古代“斗蟋蟀”方面的文献的主要抓手,也是主要指引,“斗蟋蟀”本身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但是在无意的“玩”中还是有相当多的科学智识的,对于这些科学内容的发现和整理与日常的生活有关,但终究还是要回到学术的要求上来。

 

与会的各位老师点评和提问更是为我们的论坛锦上添花。任定成老师在致辞中提出做学术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并且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研究中培养良好的学术习惯,而这一殷切期望应该是我们论坛一直努力的方向。

 

《工程研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佩琼老师在点评中强调,做学问,要研究新问题,研究有意义的问题,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学术工作才会最终开花结果。

 

人文学院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系主任肖显静教授分析问题时缜密的逻辑,严谨的态度将学者之风体现得淋漓精致,让人发自内心地钦佩。

 

随着主持人董俊林同学一声饱含深情的道别,本次论坛圆满结束了。但是学术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也期待下一次的科技哲学专业学术论坛会有更多的精彩。在此也对帮助和支持本论坛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毕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