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前沿讲座】中国应用生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 董晓涛 (生命科学学院)
  • 创建于 2015-06-12
  • 397
范明老师给大家做报告
同学们认真听讲
范明研究员

6月9日下午,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范明研究员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教学楼604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中国应用生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的生物学讲座。

范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应用生理学的历史与现状。早在建国前,老一辈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应用生理学的研究。范老师的导师蔡翘教授在1940年编写了运动生理学等专著,奠定了中国应用生理学研究的基础。建国早期,国内应用生理学研究主要在与国防相关方面,例如水下生理,航空生理,运动生理,家畜生理等。到21世纪初,国内应用生理学的发展遇到了巨大挑战,既缺经费,又缺学生。范老师经过深思熟虑,利用现有格局,以环境生理为主,由损伤防护转变为损伤预警,由机体损伤到认知损伤,由急性损伤向远后效应研究扩展,由单一因素研究向复合因素研究,从促进适应研究向促进健康研究扩展。经过不懈努力,范老师的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二五规划以来共得到两亿元的经费资助,曾在同期Science杂志上发表两篇文章。同时,在实际应用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玉树救灾、青藏铁路运营零伤亡;保障宇航员,歼十、99坦克等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应用生理学的研究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范老师也介绍了团队未来的科研方向,他们将围绕高原、高寒、高热、深空、深海、深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挑战生命极限,拓展生存空间。

紧接着,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高原的情况,展示了他在高原拍的许多美丽照片。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叹声,美丽的高原真是醉人。但是高原是具有两面性的,范老师讲到。曾记得解放初期,18军进藏,竟然非战斗减员达3000余人。高原反应使大家难以接近这个令人沉醉的美丽天堂。幸运的是,经过范老师团队的努力,已经发现了克服高原反应的许多规律。他们也时常为北京,上海的旅游进行专题介绍。他的讲座生动有趣,并让同学们对国内应用生理学以及高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同学们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踊跃的提问,范老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同时向大家寄予厚望。范老师讲到,“要铭记苦干,巧干,实干,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讲座人简介:范明,汉族,1954年出生于北京。医学博士,曾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入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在生理学家蔡翘和甘思德教授的指导下,分别于1983年和1988年在该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任职,曾于1992年和1995年分别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短期进修,曾经从事神经元胞质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研究,曾主持部委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课题,军队指令性课题等多项课题。在低氧,高温等神经损伤干预措施,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研究和神经,肌肉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多部,研究成果获部级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申请与协作申请国内专利6项,参与"十五"期间国家多项生物医学规划,调研报告与年度进展报告编写,现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应用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太平洋地区生理联合会理事,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解放军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兼任《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副主编及《生理学报》等杂志编委。

责任编辑:董晓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