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水生所举办首期焦点论坛

  • 小洪山记者团陈亮、李斯婷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5-01-21
  • 122
胡炜研究员作报告
论坛现场

2015年1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焦点论坛第一期在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八楼会议室举办。所长助理胡炜研究员为大家作了题为“转基因鱼育种及其生物安全研究”的报告,水生所15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本期论坛由副所长解绶启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胡炜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着优良养殖品种少,对引进品种依赖高,养殖成本高,重大病变频发等问题。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转基因鱼育种打破了物种间的壁垒,可充分利用鱼类品种多,遗传资源丰富的特点,快速、定向、主动地进行养殖鱼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与应用,成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之一。

以转草鱼GH基因鲤为例,胡炜从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转基因鱼的生物安全性。胡炜说,按照国际普遍采用的试验规范进行的营养学、毒理学和致敏性等研究表明,转草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与普通鲤具有实质等同性,其食用安全性与普通鲤相当。而通过从分子、个体、种群等水平对转全鱼GH基因鲤的生存力和繁殖力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表明在野生鲤自然分布的水域,转基因鲤的生态风险并不高于对照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转基因鱼生态风险的担忧,他们还与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合作,通过倍间杂交的方式,研制出完全不育的三倍体转基因鱼——“863吉鲤”。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生产性状优良、食用安全且生态安全的转草鱼GH基因三倍体吉鲤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胡炜还讲到,经过长达15年的评估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0年确认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大西洋鲑不存在食用安全性问题,与普通大西洋鲑没有区别。

随后,胡炜还介绍了我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他说,“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符合国际组织技术规范,属于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此外,胡炜还剖析了“Puszatai事件”、“转基因玉米NK603致老鼠肿瘤事件”、“大斑蝶事件”“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等若干耸人听闻的转基因事件的实质,使大家明白了这些不实之言的真相。报告最后,他还提到,转基因安全性争论的原因错综复杂,要回归科学理性。

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座的老师同学积极提问,和胡炜就转基因三倍体鱼如何推广应用、转基因鱼是否存在种质资源退化的现象、能否造出“全能鱼”、如何向不具备生物背景的人解释转基因的安全性和做好转基因的科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场论坛让大家对转基因问题有了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理解,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讲座,进一步普及了转基因科学知识,使大家能够科学、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目的。

据悉,焦点论坛是水生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举措,是根据广大研究生和职工的提议,针对科研前沿问题讲座(创新讲座)之外的焦点问题举办的讲座。水生所副所长解绶启介绍到,“焦点论坛主要关注社会热点,根据各位研究生和职工感兴趣的焦点确定主题,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与大家进行交流”。创办焦点论坛旨在活跃研究所文化,弘扬科学与人文精神,为同学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升素质、全面成才提供一个更有广度、高度和深度的学习交流平台。

人物名片

胡炜,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组长,所长助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理事;《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和《遗传》编委。先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鱼类生殖发育调控和克隆胚胎再程序化机制等研究。培育成功快速生长的转全鱼GH基因鲤纯系,阐明了转植基因整合的行为及分子机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建立鱼类育性可控的生殖开关模型,揭示鱼类生殖轴和生长轴中重要信号分子调控性腺发育的机理;建立鱼类高效特异的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并有效运用于鱼类遗传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建立模式动物斑马鱼的克隆技术,获得斑马鱼体细胞再程序化机制及克隆胚发育机理研究的新发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参编国内外著作4本。获美国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发明专利4项。

责任编辑:小洪山记者团陈亮、李斯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