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来自德国汉诺威大学Albert-Einstein-Institute (AEI)的Vitali博士在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作了有关GRACE卫星后续计划 (GRACE Follow On)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地学院教师朱伯靖主持。

    Vitali先以娴熟的英语介绍了AEI的基本概况,而后随即进入对主题——GRACE卫星后续计划的介绍。他不仅简要回顾当前正在运行的GRACE的基本信息,同时指出了需进一步发展高精度重力场模型的原因。为了更好的指导GRACE卫星后续计划任务的实施,他基于各种地球物理模型,模拟并设计出GRACE卫星后续计划不同的实施方案,例如不同的轨道倾角、不同的星间测距技术等;并通过模拟结果说明了这些方案的实施均可能对GRACE卫星后续计划产品的精度带来较大提高。

    由于GRACE卫星对地学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其Follow On必然会受到很多关注。报告不仅使得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GRACE卫星的原理,对同学们更好地利用GRACE数据产品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而且也对未来GRACE卫星后续计划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报告除了吸引了地学院本部师生参加,同时还吸引了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同学前来参加。

 

 

 

 

阳春3月,东风送暖、大地回春。3月9日下午,研究生部举办了新年首场“研究生科研方法和创新能力培养”系列讲座(第四讲),邀请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情报室主任、《湖泊科学》编辑部编审李万春博士为全所研究生做了题为“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精彩讲座,地湖所研究生及部分青年在职科研人员参加并认真听取了讲座。本场报告由研究生部卞怡老师主持。

    李万春老师以美国Stanford 大学前校长D. Kennedy博士的一段话语开始了讲座的主题。他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学术论文以及学术论文的重要性,阐述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并从一个编辑的角度,先后从文献检索与调研、论文基本框架及组织、参考文献、写作技巧与细则等四个方面,深入讲解了撰写优秀科技论文所必须的基础、步骤、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告诫同学们写科技论文一定要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积累,同时学习优秀经典论文等方面进行论文的写作训练。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扬长避短,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老师强调科技论文撰写完成投稿前,要再次审视文章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数据是否支持结论。只有先说服自己,才有可能说服读者。李博士讲得投入,同学们听得专注,记得仔细。讲座接近尾声时,大家意犹未尽,同学们积极主动举手提问,李老师均给予耐心幽默的解答,特别是针对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最后,李老师以中国科学院前地学部主任涂光炽院士的一段话结束了讲座内容:“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微。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文字要言简意赅。”整场讲座充满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气氛,讲座在热烈而活跃的氛围中结束。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李老师给大家进行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益、指导性强的讲座,激发了广大研究生多多撰写优秀科研论文的积极性,为大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帮助,使大家获益匪浅。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后要进一步端正学术思想,树立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通过科研实践锻炼和论文写作,发表更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论文,提升自己的科研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巴图林教授在作报告

3月7日上午,俄罗斯著名宇航员、俄罗斯联邦英雄、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所长尤里•米哈伊洛维奇•巴图林教授(Батурин 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Baturin Yury,1949.6.12-)应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邀请,来所进行学术访问。巴图林教授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作“苏联、俄罗斯航天史”的学术报告。                                                                                       

巴图林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领域广泛,利用大批解密的航空航天档案,全面回顾了苏联、俄罗斯航天发展的历史,内容涉及航天科学实验,航天人文体验,国际航天法,以及21世纪航天预测等内容。

他以自己在太空的亲身实践和科学研究,完整地再现了苏联、俄罗斯航天发展的历史。他认为,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航天时代;前瞻性的航天史周期性(波动性)研究,是目前面临的一项时代课题;航天史的历史分期完全符合航天学的波形图;我们正处于航天学的不确定性时期,亟待寻找新的目标。在报告结束后,巴图林教授认真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

巴图林教授在航空物理学、控制论、宇航学、法学、新闻学和航天史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宇宙飞行航天学》、《航天外交与国际法》等著作和百余篇航天史论文。1998年和2001年,乘坐“联盟”号宇宙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从事太空实验研究。2001年,荣获“俄罗斯英雄”称号。

 

 

 

3月13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1204班党支部,组织同学们来到了国家会议中心,参观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本次成就展由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总装备部牵头,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共同主办,目的是为全面总结和宣传展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更好地将力量凝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上来。

    展览集中展出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具有重大创新与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志性亮点项目,例如,神舟七号返回舱、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模型、全球运算速度最高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C919大型客机1:1展示样机等等,一些项目更是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

    同学们参观了每个参展项目,并根据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负责展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收获颇丰。
 
    从展馆出来后,同学们感慨万分。党支部书苗中正同学说,这次的参观活动让他感触良多,看到展馆中呈现给大家的过去5年的国家的科技成果的“全家福”,内心受到了震撼;同时,也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成就感到无比的自豪,更为我们中科院有这么多的成果感到骄傲。

    这次的活动,让支部的党员们受到了教育。大家表示,我们应当立足眼前、脚踏实地,努力学好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增强科研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对国家建设能增砖添瓦的有用人才。

 

 

 

 

 3月12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1205党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第二次来到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社会福利院,组织开展了主题为“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北京市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共有老人400多名,其中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近50名,孤儿8人,或身体残疾或存在智力问题。
 
 当天上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各个精神饱满,激情洋溢,带着为老人们精心准备的各种礼物和水果,早早的就来到了福利院。由于有了第一次和老人们相处的经验,在这次的活动中,大家将重点放在了与老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老人们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互动,感受到自己身心的变化,和青年人一样富有朝气、依然年轻。
 
 活动中,同学们为老人们分发了带来的水果,陪老人聊天。随后,大家又带着提前准备好的各种棋牌、运动器材,来到了活动室和老人们进行互动娱乐,有的同学陪爷爷们下象棋,有的同学陪奶奶们打牌,还有的女同学在爷爷的指导下学起了交谊舞。
 
 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一句句轻柔关切的问候,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此次活动的意义,也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满面春风。
 
 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在临别之际,同学们纷纷与老人合影留念,相互一一道别,老人们还将自己亲笔书写的毛笔诗赠送给大家,以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