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红灯你停车,交警啥时罚你款?”
 
“宝岛习俗”
 
“中央领导指示”
 
你能知道这些谜语的谜底吗?这是3月22日气象周系列活动之一“感动校园”校内气象科普灯谜活动。在活动现场中,气氛热烈,大家都对气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同学们都从中收获了知识和喜悦。
 
除了为同学们准备了有趣的谜语之外,地学院学生会还组织气象学专业的同学为全校同学们准备了气象小知识,南方雪灾报道,还有气象知识问答。南方雪灾报道是一张专门介绍南方雪灾的报纸,分发给路人。如果同学们对其中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还会有气象学专业的同学为之讲解。同学们(主要是大气物理所的)为了准备这些内容,已经忙碌了好多天,为的就是让全校同学们了解更专业更全面的气象知识。
 
与此同时,学生会还派出校园记者随机地在校园内进行采访,调查人们对气象和气象日的关注情况。采访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是通过接受采访才第一次了解到3月23 是世界气象日,但是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生活受天气状况影响很大,在所有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天气状况中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沙尘暴”,不过几位年长的路人都表示近年来北京的沙尘暴天气比往年有较大程度的缓解。另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是气候变暖,近年来北京的冬天越来越暖也是大家的共识。
 
受访者也表示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在被问及预报的准确率时大部分人给出的是“还可以吧”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他们认为24小时的短期预报的准确率较好,但48小时和72小时的预报准确率较低。对气象局的表现,在满分为10的条件下被采访者给出6~9分不等的分数,大家都期待我国的气象部门在以后会有更好的表现。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气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现代社会虽然进步,但是相对而言气象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气象工作并不被外人所熟知,其中的难度和艰辛大众也了解不到。但是我们坚信随着气象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大众对气象工作的日益认同,人们对气象工作的满意度也会上一个台阶,这也是我们气象工作者努力工作的永久动力。
 
(谜底:等压(押)线、台风、高层云)
 

3月26日晚,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论坛”系列讲座之三在玉泉路园区综合楼306教室如期举行。本场讲座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竺可桢-南森国际气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年轻的博导——王自发研究员。关于奥运年气象日,王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关于《区域大气污染及其预报》的精彩讲座!资环学院老师和一百余名学子参加了本场讲座。
 
王自发研究员首先给同学们列举了我国及东亚的酸雨、光化学烟雾、悬浮颗粒物污染、沙尘暴等环境问题,翔实的数据以及生动的图片引起在场观众的深思。接下来王老师从“空气质量模式的概况与发展历程”、“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奥运大气污染预报”三个方面给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空气质量模式的概况与发展历程”
 
王自发研究员给同学们展示了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过程,总悬浮颗粒物以及卫星观看气溶胶的状况的生动图片及翔实的数据。他指出气溶胶的成分复杂,并且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Zn、Cu、Cd、Pb、Sb等重金属,气溶胶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减少太阳辐射,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接下里王自发研究员给同学们回顾了大气模式的研究历程和现状。又给同学们介绍了多尺度大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其中的多尺度分别从城市、区域、嵌套网格、全球污染物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用生动的例子给我们讲解了干沙尘和酸雨的关系,为我们指出:来自沙漠的沙尘可以使酸雨的PH值提高0.5~2。在讲解到全球污染物大气输送模式时,王自发研究员再次强调了“作研究,要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比如说关于沙尘输送的研究就应该为环境外交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在本部分的开篇,王自发研究员就给我们指出了为什么需要引入这种嵌套模式。如果研究一个小的区域,在涉及到沙尘传输时,由于沙尘传输是一个较大范围的活动,一个小小的研究区不能对沙尘的输送进行准确的估算。如果把研究区无限扩大,涉及到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则数据量过大,影响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所以就引进了网格,大区域与小区域同时存在,感兴趣的研究区网格密一些,不感兴趣的研究区网格稀疏一些,这样就可以既满足研究问题的完整性也能照顾到数据量的问题。这个系统能够把全球化学输送模式和区域\城市输送模式实行了双向嵌套,该系统能够把污染输送资料、高山台站观测网资料、大气化学资料同化资料、新的源解析方法融入到该系统中,能够对区域\城市污染进行实时预报,并且也能够对混合气溶胶的气候环境效应、欧洲污染物对亚洲的长距离输送、亚洲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讲座的最后王自发研究员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绿色奥运的多模式集成预报系统。指出了这种集成系统的优势及预报的准确性。
 

讲座结束后,王自发研究员热心的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结合同学们的提问给了很好的建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王老师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一些新的想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也触发了对自己专业的思考,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近日,沈阳生态所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石元亮研究员所从事的项目获得资助,资助资金将用于长效缓释复合肥产业化与标准制定的研究。 

    辽宁省为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辽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项目资助工作,全省共资助90个项目。这是辽宁省首次启动的培养人才资助项目,沈阳生态所有8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申请,石元亮研究员是生态所第一位受资助者。

2008年3月23日,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团队拓展训练活动。
 
上午8时,在党旗与所期的带领下,研究生党支部40余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到了位于兰州市郊的领跑者团队拓展训练基地。在指导教练的指挥下,全体队员举行了开营式,并分为两个小队,在宣读完训练条例和安全规定后,开始了挑战自我的训练。
 
在一天的训练中,队员们面临了很多全新的挑战,如8米高空跨越断桥、和伙伴并肩作战走过高空钢锁、穿越封锁线、信任背摔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大家依靠团队的力量,克服心理障碍,用自己的勇气,力量和智慧,不怕失败,彼此信赖,与整个团队一起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所有队员均圆满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
 
下午6时,拓展训练活动进行闭营式, 指导教练对一天的训练进行总结,并对大家的优异表现进行表扬。党支部邱嵘书记作了总结讲话,她说和大家一起经历了身心考验,顺利完成了本次拓展训练,真正实现了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标,更熔炼了一直坚强、团结的学生党员团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科研生活中有更大的收获与进步。大家也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感悟,收获很大,对自己所在的团队感到骄傲,大家为自己的成功与成长喝彩,为整个团队的成功与成长喝彩!
 

在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为加强我所研究生的文明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创造“温馨、文明、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提高研究生寝室的自我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美化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同学们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意识,新疆生地所和新疆分院对我所的学生宿舍进行了评比。这次评比活动是在研究生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同学们的积极配合下进行的;旨在营造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创造团结友爱、互助进取的宿舍文化。
 
同学们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对宿舍卫生进行了认真打扫、整理和布置。在评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宿舍不仅干净、整洁,一尘不染,而且各有特色:有的温馨舒适,有的充满文化氛围,有的个性十足,大家经过仔细检查,认真对比,最后评选出6个优秀宿舍,它们是409,308、416,511、516、611,分获一二三等奖。不仅对优秀宿舍予以表扬,挂流动红旗,以示鼓励;同时也找出了没有达标的宿舍的一些问题。评比完了之后,由研究生会同学转达,帮助其整改,最终达标。
 
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讲究卫生的意识,而且使得宿舍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集体宿舍的环境卫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长期保持。宿舍卫生评比活动只是作为一个方式,以督促同学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