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近代物理所举办情绪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正确处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尤其对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大,他们的精神容易高度紧张,但有时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往往使身心过度疲劳。举办情绪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就是让听众了解如何管理压力,进行情绪宣泄和释放。

心理学专家郭霞以压力与情绪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操作和应用为主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并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使听众掌握了进行自我心理能量检测、使用各类技巧舒缓紧张情绪等相关知识。

听众普遍认为,这样的讲座很实用、很有意义。许多研究生听完讲座后又专门与郭霞进行了交流,请教了自己费解的一些问题。

人事教育与国际合作处将陆续举办类似的健康讲座,希望给职工和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及研究生会举办了“科研路上的青春风采”照片征集活动。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展示科研生活的平台,展示最朴实的自己,最勉怀的科研生活。截至目前共收集到来自35名师生的122幅作品。作品中有实验室辛勤的耕耘,有野外勘测的艰苦,还有办公室里冥想。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点滴,或许就是最真实的自己,亦是最真实的科研。

经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共同筛选及评定,选出6名获奖者。汪菲获得一等奖,包子鹤、陆均获得二等奖,徐国华、王银亚、王庆君获得三等奖。

为加强武汉植物园各部门、中心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2月4日下午由园工会文体协会组织的武汉植物园2015年“迎新杯”篮球赛在植物园小区篮球场拉开了帷幕。

第一场比赛的参赛队分别是资源植物实验室队和水生与流域生态实验室队。比赛规则在参照篮球比赛惯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中场女生投篮大赛。随着一声哨响,比赛正式开始。前半场,水生与流域生态队由于投篮命中率不高,打得比较被动,资源植物队以45:25领先。中场休息时,跃跃欲试的女生也积极加入了比赛。女生投篮比赛环节中,水生与流域生态队共投进4球,以两球的劣势输给了资源植物队。

下半场一开始,水生与流域生态队时调整状态和战术,默契配合,穷追猛打,紧紧咬住与资源植物队的比分。不过由于上半场比分的差距太大,水生与流域生态队还是以51:73惜败。

比赛结束后,部分队员似乎还没过瘾,聚在一起继续训练。水生与流域生态队的运动员们积极参加到训练中,为2月5日与管理支撑园艺公司联队的比赛做充足的准备。

1月27日下午,新疆生地所研究生部举行了2013年首批吉尔吉斯斯坦硕士留学生开题报告会。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胡琪教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ustam Orozbaev副研究员、生地所吉力力研究员、李彦研究员、杨兆萍研究员、罗格平研究员、周可法研究员作为评阅专家出席了本次报告会,并对开题的留学生开题汇报进行指导和评议。

参加开题的五名留学生分别从研究工作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研究成果、研究创新点、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会专家们认为,该批硕士留学生的研究课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密切,研究方法切实可行。同时,专家们就开题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留学生们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明确了今后论文工作的重点。

据了解,基于研究所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我所于2013年首次招收中亚来华硕士留学生,截止目前共招收硕士留学生12人,重点开展新疆和中亚区域资源开发的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研究。在严格执行国科大培养管理规定的过程中,导师对硕士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及野外工作进行了精心指导和布置。研究所根据硕士留学生的在学攻读专业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不断加强汉语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硕士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已按时完成在所学习期间的培养计划。硕士留学生的招收及培养,为我所研究生管理工作揭开新的篇章。

蓝藻胞外聚合物(EPS)是蓝藻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高分子有机质,主要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腐殖酸类等物质,并富含羧基、氨基、脂基等有机官能团。由于EPS的多组分特征及多官能团结构,使得其极易与水体中污染物发生界面吸附络合作用。研究EPS与这些污染物的作用特征及机理,对于探讨污染物在湖泊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和龙课题组的徐华成等研究人员在前期水华蓝藻EPS功能作用及组分表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分析和先进表征手段,以EPS与水体中污染物(金属及胶体颗粒)的界面作用过程及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在水华蓝藻EPS的环境效应方面取得初步进展。

EPS极易与水体中的矿质胶体颗粒发生界面吸附作用(qm:10mg/g),该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过程。但是,EPS中各复杂有机组分具有不同的吸附亲和力及吸附速度,具体为腐殖酸类>色氨酸类>酪氨酸类。ATR-FTIR及XPS结果同时表明EPS在颗粒界面的吸附行为是由静电吸附和表面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胶体颗粒吸附EPS后其稳定性显著提高,稳定性提高的机理可采用经典DLVO理论阐释。研究还发现EPS的存在同时促进了胶体颗粒的金属溶出分数,表明湖泊水华蓝藻EPS会提高水体胶体颗粒的环境潜在毒性。

原位采集水华蓝藻并于室内无破坏获取EPS,采用金属淬灭滴定结合PARAFAC分析方法,发现溶解有机质中酪氨酸类和腐殖类物质具有较高的金属络合能力,但EPS对色氨酸类物质具有更为明显的亲和力。EPS分级模型结果表明EPS的污染物络合行为具有空间异质性,紧密结合型EPS的污染物络合能力强于松散结合型EPS。结合蓝藻生长过程中EPS的组分变化,认为EPS的存在有助于藻细胞抵抗外界污染物的冲击。基于太湖草藻型生态湖区类型特征,结合紫外-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类型湖区溶解有机组分的污染物结合特异性,发现草型区有机组分具有更多的污染物结合位点和更高的结合强度。基于PARAFAC无法表征EPS中非荧光物质信息的瓶颈,发展了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技术,可同步表征EPS中的荧光及非荧光物质的污染物结合信息,并首次证实了水华蓝藻EPS中非荧光物质对污染物络合的重要贡献。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的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LOS ONE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