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研究生部刘洪韬老师以及各年级研究生做客新华通讯社,与对外部记者进行了精彩热烈的交流。

首先是我所学生的展示环节,他们先后对当今社会聚焦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剖析,并与新华社的记者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和独到见解,交流的主题包括北京雾霾成因、厄尔尼诺及其气候效应、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危害以及全球变暖是否是骗局。李汀博士后还分享了她在微博上发表的科普文章以及与网友的互动,并对网友最关心的几大问题给出了精彩解答。在我所各位研究生展示结束后,新华社科技部的记者们分享了他们从中获得的科学新闻的灵感与思路,并与我所研究生和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交流会的互动环节里,新华社丁逸旻老师介绍了科技部写稿的主要方法和侧重点,她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看法令人十分感动。她说:“To sell or to educate? 这确实是一个记者要考虑的问题。记者的首要目的当然是写了要有人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我们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为了卖出去而成为了标题党。” 新华社的其他记者也介绍了自己负责的主要工作并和我所师生交流了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大气科学领域的疑问。

交流会后新华社的老师还带我所师生参观了新华社新闻信息发稿中心,介绍了他们各部门分工情况以及工作环境。

在这次交流后,新华社的各位老师和我所师生都表示要加强以后的联系与合作,新华社的编辑记者鼓励我所学生积极向新华社投稿,期待之后我所与新华社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与互动。

                             

12月6日下午两点,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79周年歌咏会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准时开始。此次大合唱比赛旨在弘扬“一二·九”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第七个出场的地院学子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登上了比赛的舞台,随着一段悠扬的钢琴声, 一曲《走向复兴》 ,饱含深情而又铿锵有力的歌声征服了在场的观众,赢得了阵阵掌声,地院学子们用热情与信心感染全场,用歌声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号召救国救民的响应。一曲《思念》,或婉转,或激昂,或振奋,或高亢,高潮迭起,歌声嘹亮,充分表达出学子们对家国的责任,对先辈们的缅怀,唱响了拼搏奋进的时代主旋律。通过精彩的角逐,我院获得此次大合唱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杨玉雪同学荣获“最佳指挥奖”。

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见证了地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友爱,活动由我院文艺部组织安排,在此衷心感谢负责此次大合唱比赛的娄飞和杨玉雪同学,感谢学院领导在排练期间的嘘寒问暖和亲切关怀,感谢为此次合唱比赛辛勤付出的每位合唱成员和工作人员!

 

 
 

12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程和平院士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钙火花研究20年”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14年第12期。报告会由所长助理殷战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程和平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历,“生物力学导师吴望一老师给予了我数学与力学的思维模式,生理学导师陈守良、贺慕严老师教给我生理学的思想观念,还有无线电电子学导师王楚老师……”程和平认为,学科间交叉交融的过程中蕴含着众多的科研机遇,在科研道路上,数学、力学、生物学、无线电电子学等领域的理论基础使他受益良多。

钙离子参与肌肉收缩、细胞增殖与分化、神经递质释放、激素分泌、学习记忆、基因表达调控等诸多生物学调节。钙信号转导机制是简单性与复杂性的高度统一。1992年12月,程和平利用经自己改造过的、当时最先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发现静息状态的大鼠心肌细胞中存在自发性的微点钙释放现象。经过研究,他认为这是细胞内钙释放的最基本单位,并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钙火花”(Calcium Spark)。钙火花也是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细胞内钙释放的最小单位。在一次强有力的心脏搏动中,单细胞可触发约10000个钙火花,整个心脏中钙火花数约是5×1010量级。

以“钙火花”为线索,结合新型的钙离子染料GCaMP6f研究其纳米-分子结构基础,钙离子通道中参与其运输、释放、回收的正负反馈调节过程,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及创新名词,如:钙星(Calcium sparklet),钙空穴(Calcium blink)等。1999年,美国科学院院士Knox Chandler在展望这一领域进展时,称之为一门新的学科,并冠名为“钙火花学”(Sparkology)。

水生所相关学科组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听取了本次报告,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程和平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12月7日,电子学院9301、9302、9303三个班共50位同学前往怀北国际滑雪中心参加滑雪联谊。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举办,三个班的班委们齐心协力,对滑雪场地进行了实地探访,安排活动的具体规划流程,查阅了滑雪的相关技巧和相应安全事项、同时叮嘱同学们准备好帽子、围巾、手套、靴子等保暖措施,宣读滑雪的相应安全事项。

上午九点,同学们抵达目的地。经过有序的排队、领卡和领雪具后,同学们像脱缰的野马直奔场地而去。滑雪开始了,有的同学在教练的指点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着滑雪技巧;还有的同学无师自通,在经过了多次的摔跤之后,慢慢也学会了滑雪技巧。随后,同学们也玩得更加尽兴了,有的同学开始滑起了中级滑道,还有的同学甚至滑起了高级滑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滑雪场地的人越来越多,同学们也玩累了,结束了滑雪,在场地合影留恋。

短短数小时的滑雪联谊,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学习了新的体育技能,也在滑雪场上展现了他们对待新事物的积极主动,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执着,学会了及时的思考总结,享受了愉快的交流分享,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12月9日下午,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韩斌院士应水生所赵进东所长的邀请来到该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Unlocking rice’s diversity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 domestication studies”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水生所所长助理殷战研究员主持。

报告中,韩斌院士从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水稻的人工驯化起源、遗传育种等方面介绍了自己课题组近年来的科研成果。他首先介绍了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的一些突破:水稻全基因组重组断点的鉴定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高分辨率的“bin”遗传图,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整合的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平台以及候选基因的精确定位分析平台的建立;之后他又详细介绍了在水稻驯化和起源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通过大规模的样本收集和性状考察,全基因组的聚类分析,系统鉴定了水稻全基因组驯化选择位点,证明了亚洲栽培稻粳稻为单起源于中国珠江流域并经过第二次驯化产生籼稻,解开了水稻驯化和起源之谜。韩斌院士有关研究结果曾先后在Nature、Genome Research、Plant 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整场报告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精彩生动,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报告结束后,韩斌院士还详细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

韩斌,安徽阜阳人,1992年在英国塞理斯伯里实验室约翰英纳斯中心获博士学位,同年起在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回国后在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现任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IRGSP)合作组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工作是以水稻为模式植物和材料,开展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