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成功举办了2014年“新生杯”羽毛球对抗赛,病毒所所长陈新文及研究生处老师受邀参加了此次比赛。本次比赛面向该所2014级硕士研究生,旨在丰富同学的科研生活,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准则。

下午1点半,羽毛球对抗赛正式开始。比赛以三人小组为单位,采取21分制小组循环积分的赛制,由具有专业水准的学生评委进行比赛打分,最终按小组积分、单人积分、双人积分排名评选出相应奖项,并由陈新文所长为获奖学生颁发奖品。比赛中,各参赛学生积极沟通,相互合作,在充满激烈竞争的比赛中收获了深厚的友谊。

本次比赛由病毒所研究生处组织,2014级研究生班委承办,获得圆满成功。此次活动中,参赛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真实展现出病毒所研究生的精神面貌。而通过合作,同学们也加深了友谊,使略显单调的科研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北京时间9月29号下午六点,电子学院篮球比赛进行到了四分之一淘汰赛,7班与10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篮球对决。经过30分钟的激烈角逐,7班以27比35惜败,止步八强。

比赛开始阶段,7班首先争到球权,但没有进入比赛状态,10班率先发炮,打了7班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6比3的领先。之后7班改变了防守策略,由30号队员主要盯防其主要得分手10号,压制了对方进攻的势头。随后7班连续打出几次快攻,逐渐缩小了比分,到半场结束时,7班以19比18取得微弱的领先。

随后是女生投篮环节,令人遗憾的是,7班女生所有投篮均偏出,爆出比赛的一个冷门。10班女生球员9投2中,得到两分,双方以20比19的比分进入下半场。

下半场一开始,10班即换上其主力球员7号,7号上场后,成为对方的主要得分点。7班没有换人,继续首发阵容,也取得了一些进球,甚至建立了三分的优势。但随着比赛的继续进行,7班的体力问题暴露出来,最后五分钟,7班脚步明显跟不上10班,10班取得了一些快攻进球。随着10班9号投中三分球,比分差距拉大到五分,此时比赛还剩下一分钟,7班球队已无力回天。

此次比赛虽然七班止步八强,但是队员们的坚持以及不言败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相信在以后的比赛里,七班会走得更远更好。

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已一月有余,管理学院929班和930班的党支部于10月9日晚在雁栖湖校区教1楼304教室召开了本学年第二次主题生活会。会议主题是“党性党纪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对党性党纪的思考、观看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感人事迹的视频等。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谭红军老师、学生主管姜晓松老师以及2014级学生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929班党支部书记毛天宇同学首先对党性和党纪作了详细解读,并指出当前个别党员在党性党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层性最高和最会合的表现。党纪即党的纪律,是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也是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行为规范。

接下来,大家观看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关头舍身救出学生的感人视频。看毕,大家纷纷表示深受感动,并结合自身入党动机以及对党性党纪的理解积极发表看法。

最后,针对同学们在发言过程中提出的疑问,谭老师一一做出解答,并与同学们交流了他对该主题的理解,对全体学生党员寄予深切期望。他强调,党员要了解党的性质,树立三个意识,即党性意识、党章意识和党员意识;同时指出学生党员要运用优秀的价值文化约束自身行为,加强品行修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发挥表率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外谭老师也表示,在支部学习讨论中要结合主题,基于实际学习和科研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以此提升讨论学习的效果。

本次主题生活会深化了全体党员同志对党性党纪的了解,促发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胆阐述了对该主题的认识。学生党员只有认真学习和科研,锻炼强健体魄,培养优秀品行,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少成多,才能使人格得到升华。

10月9日,由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主持召开的“高重频大能量脉冲钠信标全固态激光技术”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理化所举行。鉴定委员会由我国光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9位知名专家组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范滇元院士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陈建生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龚知本院士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科技查新报告、测试报告、用户报告,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经过现场参观、质询和充分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项目自主发展的‘高重频大能量脉冲钠信标固体激光技术’属原创性发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并在国内、外获得一系列成功应用,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促进了大型地基望远镜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科技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鉴定委员会同意通过成果鉴定。”

鉴定会由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赵刚处长主持,中科院发展规划局李陛,理化所副所长汪鹏飞、副所长雷文强及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应“理化青年论坛”暨“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理化所分会”和中科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大学张锦教授于10月11日下午来理化所交流,并作了题为“单壁碳纳米管的控制生长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

单壁碳纳米管(SWNTs)自1993年被发现以后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热度一直延续至今。SWNTs的诸多特性使其有望代替传统硅材料,成为制作半导体器件的原材料,给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等领域)带来新的科技革命。报告中,张锦教授针对SWNTs合成领域目前面临的几大难题,如生长机理、取向控制、结构控制(管径、手性等)、阵列密度以及半导体/金属SWNTs的分离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在CVD法合成SWNTs的过程中,采用晶格诱导定向和气流定向方法可以得到取向可控的SWNTs;晶格诱导定向方法中,SWNTs沿基底材料晶格中的富氧方向生长,根据基底材料不同(如石英、云母、Al2O3等),可制备出各种取向的SWNTs;若采用石墨烯为基底材料,则可通过SWNTs的生长方向确定其结构和手性。报告中提到了通过温度脉冲在SWNTs引入缺陷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管径可调的SWNTs,通过管径的变化可在单根SWNTs上形成具有不同带隙宽度的区段,使实现单根SWNTs器件成为可能。此外,报告中还提到了应用“智能胶带”完成金属/半导体SWNTs混合物的分离,其原理是利用不同有机官能团与金属/半导体SWNTs作用力的差别,从而实现高效的物理分离,不仅方法简单,分离效率更可达到90%。最后,张锦教授讲述了利用催化剂在SWNTs生长过程中逐渐释放的原理,避免了催化剂的团聚,从而大幅度提高了SWNTs阵列的密度,达到了SWNTs器件对纳米管排列密度的要求。

张锦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主要从事碳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应用及其拉曼光谱学研究,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