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彭建兵教授应邀访问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并作题为“中国地裂缝的故事和黄土灾害研究沉思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孔令伟研究员主持。

彭建兵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地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发育分布规律和活动特征,重点描述了地裂缝的成生规律和减灾技术,分别从大陆动力学、盆地动力学、断裂构造力学、地震动力学、岩土力学和水动力学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同时,从对房屋建筑的破坏以及对城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长输管线的安全的危害等方面介绍了地裂缝对人类的危害。彭建兵的报告,以大同—西安高速铁路的地裂缝灾害设计为例,揭示了地裂缝工程灾害机理,突破了地铁工程地裂缝减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城市及地铁工程地裂缝减灾技术体系。彭教授还以黄土“十问”为题,对黄土致灾机理和灾害预测预报以及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彭教授与在座研究生们分享科研体会,希望广大岩土学子从“以谋生之路为需”上升到“为科学研究献身”。他还勉励大家要对学术充满激情,选准方向建立起自己的学术精神乐园,重视团队和朋友发挥集体智慧,并且还要树立高尚的品行。

彭建兵教授作为现任长安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还担任教育部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家政府津贴专家、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学术兼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评审组委员、教育部地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滑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10月9日,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二中心)在标本馆506会议室举办了2012级全体硕博研究生中期考核报告会。此次考核由中心主任王洪铸研究员主持,副主任陈隽研究员和有关课题组全体导师出席。14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总共23名研究生参加了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个学期进行的一次全面考查以及论文答辩前的汇报工作,除了考核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绩、科研情况和思想品德等综合素质外,最重要的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起草并提交详细的中期科研进展报告书,其中包括:立项依据、研究内容、论文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拟开展的工作以及预计答辩的时间等,并公开进行PPT汇报。考核小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后,就课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安排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同时,报告人也和参加报告会的师生们就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后,还需将相关信息内容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培养系统进行填报,研究生部和导师将对提交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审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水生所二中心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作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督促毕业生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规划,使他们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实验思路和目标,把好学位论文的质量关。

10月9日晚,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文化节系列活动之“追风”篮球四强争霸赛在雁栖湖校区篮球场举行。虽然气温已经逐渐下降,但同学们对篮球的热爱丝毫未减,整个赛场洋溢着青春与朝气。

晚17时,各参赛队伍纷纷来到赛场,进行赛前热身运动。17时20分,随着四个裁判哨声同时响起,紧张的比赛拉开帷幕,跳跃抢板、转身跳投,一个个精彩的抢断和进球充斥在四个赛场上,各班的啦啦队也像运动员一样,争着为自己心爱的球队加油打气。最终,1209班、1210班、1211班、1215班获得胜利,挺进四强。

在今天的比赛中,我们看到的不但有篮球场上的激烈竞争,也有场下同学们的热情。恭喜获胜的四支队伍,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表现能够更加出色,为我们奉献更多精彩的瞬间。

2014年10月10日上午,上海天文台学生会在天文大厦进行了新一届学生会的换届选举。

上任学生会主席王松筠对2013-2014年学生会工作进行了总结。他介绍了上海天文台学生会的组成成员以及学生会所秉持的“勤于思考,乐于奉献”的理念。他还简单介绍了本届天文台学生会在过去一年中所组织和承办的学生活动。随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严密的组织之下,新一届的换届选举开始。参加竞选的每个同学都精心地做了准备,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各位竞选同学积极踊跃,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们有的拥有学生工作的丰富经验,有的是第一次参与到为学生的服务中来,在竞选中他们都向大家逐一展示了自己的特点、优势,并畅谈了竞选部门的工作设想,每位学生都表示,愿意加入学生会这个组织,为学生服务。

根据研究生部的老师及参加选举同学的投票结果,本次共选出了7名优秀学生加入学生会。这7名学生为学生会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会新一届成员也表示,他们将继续为学生服务,深入同学中去了解他们的要求,反映群众呼声,并陆续组织有益广大同学身心健康的一系列活动。相信在新一批优秀的部长带领下,我台学生会将创造更多的辉煌!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多数湖泊正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及富营养化等复合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湖泊供水、渔业及生态系统的安全。多环芳烃是我国湖泊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数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等危害,食物是其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藻类是富营养化湖泊的初级生产者,藻类吸附并富集多环芳烃是其进入食物链的第一步。藻类吸附及富集多环芳烃可能会受到水体中共存的重金属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认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湖蓝藻水华对多环芳烃赋存、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传递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含水生植物脂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的研制及其在湖泊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的原位监测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陶玉强副研究员等首先开展了重金属(Cu2+, Cd2+Ag+)影响铜绿微囊藻吸附多环芳烃(菲、芘及苯并[a]芘)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重金属离子与多环芳烃之间形成的阳离子-pi作用(cation–pi interactions)促进了铜绿微囊藻对多环芳烃的吸附;阳离子-pi作用引起的吸附促进作用随着重金属离子的软度(softness order)及多环芳烃的pi电子供体强度增加而增大,重金属离子对多环芳烃吸附的促进作用呈现出Cd2+ Cu2+ Ag+的趋势,相同重金属离子对多环芳烃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菲 苯并[a]芘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Cu2+, Cd2+Ag+)影响铜绿微囊藻富集多环芳烃(菲、芘及苯并[a]芘)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与多环芳烃之间形成的阳离子-pi作用(cation–pi interactions)还可以有效促进铜绿微囊藻对多环芳烃的富集;阳离子-pi作用引起的富集促进作用也随着重金属离子的软度(softness order)及多环芳烃的pi电子供体强度增加而增大;此外,重金属离子还可以通过改变溶液中溶解有机质的性质,进而改变水体中多环芳烃自由溶解态浓度的方式促进铜绿微囊藻对多环芳烃的富集,此种作用机制与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关成果近日在环境科学领域著名刊物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Chemosphere上相继发表(Yuqiang Tao, Bin Xue, Zhen Yang, Shuchun Yao, Shanyi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201443, 1–10Yuqiang Tao, Bin Xue, Zhen Yang, Shuchun Yao, Shanying Li. Chemosphere, 2015, 119,719–726)。这是陶玉强等人继首次研究重金属影响藻类残体吸附五氯酚(Water Research, 2012, 46, 3585-3594)及多环芳烃(Journal of Hazards Materials, 2013, 261, 21 – 28)后,首次揭示了重金属对活体藻类吸附及富集多环芳烃的影响及其机制,进一步证实了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及性质是影响藻类吸附及富集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系列研究增加并完善了湖泊中多环芳烃及五氯酚等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风险的认识,可以为湖泊复合污染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