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科学院本科1410班在316教室举行了“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

团支书陈俊东同学先对二战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仅中国战争伤亡就高达3500万人。二战给世界人民留下惨重回忆,战后各国纷纷开展纪念活动,劝解后代珍惜和平。我国已于2014年6月将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并将于2015年9月3日举行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

二战是历史上绝对的大事,那么同学们对其究竟知道多少呢?团支部特意组织了“二战知识有奖抢答环节”,鼓励同学们了解二战,纪念二战,反思二战。

抢答环节,答对一题得四分;答错一题,失一分。该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异常激烈。文祥同学是个“稳枪手”,答则必对。林川清,刘煜玮旗鼓相当,常常同时抢答,高度默契。程昊答的问题不多,然而全对,尽显“大师风范”。然而也有的题目,格外超纲,各路高手都束手无策,只能陈俊东“老师”亲自解答。但也有的题目格外“送分”,引来一阵哄抢。抢答环节题目设置合理,有的题目很科普,比如倒数第二题就让同学们连呼“涨知识”。题目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而召开的中共会议是?答案是七大。我们之前对七大知之甚少,百度一下,才知道七大原来是极重要的。就是在七大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获颇丰。林海涛同学表示:这次会议让他受益匪浅,以前他只知道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却不知道法西斯究竟是什么。他只知道战争伤亡惨重,旷日持久。却不知道,其规模居然能波及到20亿人。所以他觉得这次会议是个好会,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能拿到奖品。刘嗣鸿同学,更是称赞这次会议,丰富,简洁,充实,超值,是个难得的好会。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围绕这一主题,本科1404班开展了参观国家博物馆、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系列活动。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高奏凯歌走向和平。八年抗战,波澜壮阔,刻骨铭心。英雄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带着对先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思考,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走近这场伟大的战争。

置身于国博金色大厅,簇拥于来来往往肤色各异的人群,灵魂沉湎于这触手可及的一尊尊凌乱得让人心痛的雕塑。南京大屠杀,那段沉痛、悲怆、不堪回首的历史在脑海中重现,历历如在眼前。

《家破人亡》,丈夫拖着被百般凌辱的妻子艰难前行,一步步爬向那解脱一切痛苦的地狱之门,爬离这生不如死的人间炼狱;《冤魂呐喊》,母亲怀抱着被刺死的婴儿仰天叹息,就在刺刀拔出的那一刹那,在这个世界上,她已失去活下去的意义;《逃难》,六十岁的儿子拉着这场八十岁的刘母亲,探头望向远方,瞳孔由于恐惧过度而布满血丝,当初开拓家园的豪情何处去了?健壮的身躯何以如此软弱?!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八年的风雨飘遥,八年的战火硝烟,八年的浴血奋战,八年的饱经沧桑,挥之不去的沉痛深深烙在亿万中国人心中。

以史为镜,在近代百年里,我们看到了内忧外患,看到了灾难深重,看到了一个保守外国欺凌的民族,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崛起,看到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文化,看到了百折不挠,勇闯难关的精神。

复兴之路展厅中通过1280件珍贵文物和875张图片,回顾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人民解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血泪史,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展示的中国在近几十年里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国博参观结束后,班级内部开展了主题征文比赛,设置团体奖及个人奖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参与,增强活动意义。在5月28日晚召开的主题班会上,团委对此次团日活动进行了总结,班级匿名票选出了本次征文比赛优胜团体及个人,并颁发奖品以资鼓励。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如今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以史为策,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

5月24日至30日,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的“高端外国专家团队项目”负责人、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Leibniz Universitat Hannover)土壤研究所所长Georg Guggenberger教授与Olga Shibistova博士再次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执行2015年度的 “高端外国专家团队项目”的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

访问期间,Georg与Olga就土壤有机质和矿物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土壤有机质稳定化过程、水稻根际沉积激发效应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该所研究人员及青年骨干和研究生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二位专家还与关青年骨干、研究生就实验设计、论文撰写、数据整理与分析等方面开展了详细的讨论。并听取了相关科研骨干的工作进展报告,并提出了报告建议与指导意见。

访问期间,Georg与Olga参与了相关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设计;高水平国际论文发表的修改、投稿和相关项目进展报告检查等。研讨撰写的相关论文已投稿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同时还以博士生联合培养的形式接收该所博士生叶莹莹赴其实验室开展博士论文工作。

Georg与Olga热爱科学事业,治学态度严谨,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待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给该所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届本科生中,有一群人因为篮球这一共同的爱好走在了一起,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在篮球场上一同挥洒汗水。为了进行更加高效的训练,增强队员之间的凝聚力,并代表本科生参加校内外篮球赛事,从去年九月份开始进行篮球队的准备筹划工作。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时间的相互了解、选拔、考核,在学校和本科部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5月28日,由十五名同学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篮球队正式宣告成立。

在篮球队成立之前,队员们就自发地进行了常态化的系统训练,并在玉泉路校区的篮球比赛中崭露头角。面对大自己5、6岁,体格更加强壮的研究生学长们的队伍,队员们以挑战者的姿态,展现了奋勇向前的精神和拼搏的意志,在大多数比赛中与对手战斗到最后时刻并取得了数场胜利。所以队员们早已成为共同战斗的兄弟,相互之间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队中控卫翟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项集体运动,篮球从比赛开始那一刻就要为队友而战,为胜利而战。篮球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让我交到了朋友,感受到了快乐。”其实对于这些十八、九岁的少年们来说,篮球早已超越了爱好这两个字,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篮球场上,他们尽情挥洒汗水;起跳,出手,看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稳稳入网;奋不顾身的扎入对手身体和臂膊形成的防守大网中,只为了给队友创造一个更好的机会;他们每个人都怀揣着“独自拯救世界”的梦想,在关键时刻,却又无比地信赖自己的伙伴。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身怀绝技:百步穿杨的神射手;自带防守体系的内线支柱;传出神出鬼没般的传球;晃断脚踝的cross-over达人。热爱,成为他们为练就这些本领所花无数汗水的唯一动力。这些努力让他们收获了健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在场下,他们也同样出色。作为学习上的佼佼者,带着从事科研工作的愿望与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他们来到了首次招收本科生的国科大。在接受着高质量大学教育的同时,也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学习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是否会影响他们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坚持?球队的主力小前锋赵子其表示:虽然作业很多,但如果合理安排,还是可以抽出打篮球的时间。而且适度的锻炼可以放松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虽然篮球队有固定的成员,但它依然对全体本科生们敞开了大门。球队召集人、小前锋高翔表示:他希望篮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之余,也能够带领大家一同进行体育锻炼。其他热爱篮球的同学也可以一起参与到训练中来,共同提高。在上学期举行的篮球新生挑战赛中,四只参赛队伍都是由队员和其他同学共同组成,大家一起切磋技艺,感受篮球的快乐。

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篮球队队员们能够继续努力奋进,在学习和篮球上,为本科生乃至国科大赢得荣誉。

5月31日晚6:00-9:30,606班党支部于教一123召开了本学年最后一次民主生活会,会议主题围绕支部学年工作总结、党员对支部工作评议及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模块展开。

首先,支部书记王浩对党支部14-15学年工作做了总结。一年的时间很短暂,看到一次次活动的留影,突然间发现:原来我们一起做过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在一次次的民主生活会及支部活动中,大家学到了很多,无形中也增加了支部的凝聚力并提升了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及使命感。大家融入到了一个集体,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在党员对支部工作评议阶段,各个党小组均积极发言。第三党小组王厉星同志指出支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传下达,分工组织完善;同时也提出支部对于一些时事新闻、思想文件的传达不够,希望以后予以改进。其他党小组均对党支部工作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了支部工作的不足之处。

最后,由每位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每一位党员都认真严肃的剖析了自己14-15学年在思想、生活、学习方面的不足与进步,并对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出了规划。

最后一次民主生活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党员均积极参加,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在思想政治觉悟以及学习生活上的不足。当然,更多的体会到的了:“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积累。支部虽小,但只要守着心中的那一份“执着”,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前进,大中华幸哉!人民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