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6日中午举行的资环学院篮球联赛决赛中,811班以6分小胜809班,以资环学院篮球联赛开赛后全胜的战绩问鼎冠军。

4月16日中午12点10分,篮球比赛在众人期待中准时开始。比赛刚开始,比赛就显得异常激烈,争夺不断。面对明星冠军球队811,809的队员显得多少有些紧张,步伐较乱。而811的首发队员开场打得气势如虹,队员之间配合完美,把比分顺利拉开,一度将比分差拉大到13分。随后809队长张剑桥率先发力,凭借强悍的身体素质,多次突破上篮成功,帮助809稳住阵脚。

进入第3节,随着队员体力逐渐消耗殆尽,811的队员连续出现几次失误,809抓住机会,迅速追上比分。分差缩小至4分,比赛进入白热化。此时,811与810的联合啦啦队的加油呐喊给了811队员巨大的鼓励与动力。1号队员薛朝阳如有神助,抛投射篮,篮球在空中划出完美弧线落入篮筐。7号单玉龙,在41号袁圣武的挡拆下,漂亮的晃过对手,突破上篮得分。陈义永脚步行云流水,神鬼莫测的抢断得手,长传邹耀。由邹耀快攻上篮得手。期间,虽然809也成功打进几球,把比分死死咬住,但是吴成豪与许策分别为球队摘下一个关键性的后场篮板,奠定了比赛的胜利。最终,比分定格在49:43,811班以6分小胜809班。

在此次资环学院篮球联赛中,811班获得冠军宝座。薛朝阳、单玉龙、吴成豪、袁圣武、邹耀、许策、陈义永、潘乃青等球员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汗水。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忘不了,忘不了的是你们每晚相聚561,详细地分析对手、审慎地研究对策、机智地制定战术。忘不了,忘不了的是你们在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奋勇拼搏。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大家演绎了篮球的魅力与激情!我们青春正当时,激情永在!!

近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研究员课题组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王立平课题组、生物物理研究所陈霖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课题组、昆明动物研究所徐林课题组和胡新天课题组合作,在解析本能恐惧的脑连接图谱方面取得进展,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武汉物数所张志建博士为文章的共同作者。研究团队在此项工作中应用光遗传学神经环路调控方法、多脑区活体电生理以及跨突触病毒环路标记等技术,首次证实了大脑皮层下快速处理威胁刺激信息的神经环路的存在,从而更好的解释了动物的某些不需要学习的对天敌或其他危险而产生的本能恐惧反应。

此研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解析了起源于皮层下感知觉整合中心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的中深层兴奋性神经元,经过对应于灵长类动物丘脑枕(pulvinar)结构的丘脑外侧后核(lateral posterior thalamic nucleus),快速到达外侧杏仁核(lateral amygdala)的皮层下神经通路。上丘中深层兴奋性神经元会特异性地响应天敌威胁的视觉刺激,通过丘脑的快速中继通路将信号传输至外侧杏仁核,并持续激活杏仁核神经元的活动。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特异性的“关闭”或者“打开”这条通路的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这条通路特异性地介导了动物本能恐惧反应的产生。

该研究是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和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情感与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等项目支持下完成的。

徐富强研究组根据武汉物数所脑功能成像优势及世界神经科学前沿发展方向,于2008年在国内率先布局嗜神经病毒跨突触追踪神经网络方向,目前已建成国内首家嗜神经工具病毒制备实验室、神经网络跨突触追踪实验室、跨突触标记网络光学成像实验室,与现有磁共振成像、光遗传学控制、电生理记录、微透析、动物行为等整合形成系统的神经科学研究平台。

2015年4月13日中午,电子学院第九次班长支书例会在雁栖湖校区学园二348举行,各班班长、党支书以及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参与了此次例会,会议由电子学院学生主管张启龙老师主持。

首先,张老师通知各学生干部,电子学院与怀北镇调研合作工作全面展开,并由各党支部承担此次调研工作。会上,各党支部积极讨论,就调研的四个大项进行详细分工,保证调研工作有序展开。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介绍了此次调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并回答了各支部书记疑问。

随后,张老师介绍了电子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此微信公众号由雁栖湖校区的5个学院共同运营,主要提供生活、教务、就业、活动、新闻等信息,方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消息,日后也将推出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希望各位学生干部积极宣传。

最后,张启龙老师鼓励各班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带领同学们走出宿舍、走下网络、强身健体。同时,张老师通知了“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的准备工作,介绍了以往的经验,鼓励各位学生干部积极参与演出。

此次会议,安排了本学期的主要课外活动,为丰富电子学院学生生活进行了有序的安排和准备。

4月17日,乔治亚大学细胞生物学副教授Ping Shen应武汉物数所徐富强研究员的邀请访问该所,并为研究所师生带来题为“Central Processing of Olfactory Inputs in a Drosophila Model: How Do Insects Recognize Appetitive Odors?”的学术报告。

Ping Shen教授实验室主要使用黑腹果蝇为模式动物,以果蝇的三龄幼虫为对象研究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疾病的分子细胞基础,其中包括自我激励、疼痛、压力弹性、社交行为、饮食失调和酗酒等。其研究组曾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向饲养果蝇幼虫提供促进食欲的气味,可引起其冲动性摄取富含糖的食物。此次讲座中,Ping Shen就昆虫识别气味并增强进食活动的神经调控机制做出了进一步的介绍。

Ping Shen研究组以果蝇幼虫的mouth hook(相当于牙齿)收缩速度来表明果蝇进食活动的强度,用可以促进食欲的气味刺激幼虫后,发现果蝇幼虫的摄食活动增强。通过转基因手段使果蝇杂合性缺失多巴胺受体后,它们需要更多的气味刺激才能增强摄食行为,并且激光损坏多巴胺神经元对气味诱发的冲动性摄食有抑制作用。于是他们猜测多巴胺神经元参与这一过程的调控。荧光成像的证据表明,多巴胺神经元具有投射到神经肽F神经元的轴突,并且在神经肽F神经元上观察到了多巴胺受体。神经肽F在昆虫中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背景知识中,Ping Shen为大家介绍了果蝇三龄幼虫的一种本能行为,它们在摄取到足够的食物之后便会爬出粘稠的培养基到干燥的地方等待分化为预蛹。神经肽F很有可能参与这一过程中停止摄食的调控。最后,他们提出了多巴胺神经元和神经肽F神经元作为神经调控的上下游参与嗅觉输入诱导的进食行为的调控这一假设。

Ping Shen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表达明确,物数所的师生积极地参与互动讨论,从此次报告中收获了大量果蝇神经系统研究方法和前沿发展的相关知识。

 

 

4月14日下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IP Politecnico di Milano)国际事务主任Ilaria Fava博士及该校驻中国办公室主任李熙宁先生来访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及国际合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了来访嘉宾。管理学院部分MBA同学参与了会谈。  

意方此次来访,主要是针对两院合作的双学位硕士项目,开展今年第一轮学生面试工作。此次面试共有来自管理学院2013及2014级的四名同学参加。他们有的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正在创业的道路上摸索;有的即将毕业,打算开启新的留学之路。总之,大家各有抱负,都对意大利的留学项目充满期待和憧憬。 

面试过程中,Fava博士从个人简介、求学目的、未来规划、语言能力等多方面对参与面试的同学进行了了解。同时,也就在意的课程设置、上课形式等方面就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解答。 

面试结束后,管理学院赵红副院长又就双方可能开展的合作EDP项目与来访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后期,双方将联合管理学院EDP中心,对项目进行细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