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俄罗斯人的伤心地,从前苏联及俄罗斯探测火星的历史看,它的行动几乎都失败了,因此在航天界,一直存在着‘火星不属于俄罗斯’的调侃。‘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发射的前一天傍晚,我在接受南京市一家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本次俄罗斯火星探测的担忧,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就一语成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
让很多中国人揪心的是,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也随之遇险。
“萤火一号”伴随“福布斯-土壤”遇险
事实上,本次火星探测器才刚刚发射几个小时以后就出事了。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搭载“萤火一号”,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天顶-2S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按照先前的计划,两个探测器发射升空后,“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上的主发动机将开始工作,并通过3次点火将两个探测器送入环火星轨道,全部飞行过程将历时300天左右。
俄罗斯航天人员没有想到的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刚升空不久就出现了意外:居然从俄罗斯构建的规模庞大的探测网中不见了,与此同时,“萤火一号”也不知所踪。
由于本次整个发射过程完全由俄罗斯方面控制实施,对于“萤火一号”出现的险情中国火星探测实施人员几乎是无能为力。
如果失败中国很难获赔
焦急的俄罗斯航天人员经过多方努力,意外出现几小时后,总算追踪到了“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及“萤火一号”的踪迹。但是却发现“福布斯-土壤”探测器主推动系统上的两个发动机都未能点火启动,从而错过了加速进入地火轨道的时机。
俄罗斯航天部门表示,此次不正常状况或许由程序出错所致,也有可能是因为该星际站上的传感器或仪器出现故障。《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航天专家庞之浩表示,如果出现的是前一种情况,则是软件方面的问题,只要找出控制本次发射软件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合适的调整就可能让探测器“起死回生”。但若是后一种情况,则属于探测器上硬件的问题,地面人员鞭长莫及,探测器就命运堪忧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俄罗斯方面依旧未排除“福布斯-土壤”的有关故障,它仍被困在地球向火星过渡的椭圆轨道上,无法变轨进入从地球到火星的双曲线轨道。
对中国而言,目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这次意外不解决会导致随行的“萤火一号”出师未捷身先死。记者了解到,如果不算上延期两年发射所进行的部分零件调整,“萤火一号”的研制整整耗费了23个月的时间,尽管截至目前,中国官方并没有披露“萤火一号”研制成本的详细情况,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的发射分别在俄罗斯和外国市场投保,然而俄罗斯方面并没有提及“萤火一号”的有关投保情况。王思潮认为,火星探测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此次的风险应该是中俄双方共同承担,中国最终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并不大。
火星是俄罗斯的噩梦
在王思潮看来,本次“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出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技术积累上,俄罗斯要比美国弱得多,目前他们在火星探测方面的技术依旧不完善;另外由于受到经济方面的困扰,俄罗斯长期一直没有实施火星探测活动,相关人才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如果本次发射的‘福布斯-土壤’最终失败,这将给俄罗斯再次勃发的火星探测雄心予以沉重打击。”庞之浩说,1996年11月16日,俄罗斯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火星96”探测器,由于火箭的第4级点火失败,火箭坠入智利海岸以西、复活节岛以东的太平洋中,探测器也在大海中沉没了。自此以后整整15年的时间里,俄罗斯没有再发射任何火星探测器。
不过王思潮认为,就算本次探测火星最终失败,俄罗斯也不会完全放弃火星探测的计划,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后,他们以后还是会再次进行火星探测活动,毕竟如今火星探测已经成为国际航天界的热门,作为航天大国的俄罗斯无法将自身排开。
在另一个方面,虽然本次俄罗斯火星探测的事故给人类探测火星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后来者还是在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庞之浩谈到,如果没有意外,在本月2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车又将开启火星之旅。据了解,“好奇号”火星车是目前最具技术挑战的新型星际探测器,将于2012年8月降落在火星表面。
中国未来火星探测之路该怎么走
本次事故以后,中国自主进行火星探测的声音也开始发酵。有不少航天界人士认为,为了避免本次“福布斯-土壤”探测器这样无法控制的一些风险,中国以后应该自主进行火星探测。
但是王思潮告诉记者,中国自主进行火星探测并不等于排斥国际合作,他说在火星探测方面,当前中国还是一片空白,未来中国要想取得好的成就,并尽量减少探测的风险,谋求国际合作依旧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是在除了和现在的俄罗斯合作以外,以后中国还应该积极谋求与欧洲空间局、NASA的合作。就是中国想自主进行火星探测,也应该想办法从这些国家购买一些实施火星探测的专利,这样会加快我国火星探测的进程。
“虽然俄罗斯在火星探测方面还不是很强,但是与我国相比,他们肯定要强得多。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一些技术,我们也可以买过来使用。”王思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