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陈瑜)国家海洋局将建立海啸预警预报中心,在地震发生后约10分钟内即可发出海啸预警,将比目前缩短10分钟以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今天在此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透露,这一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面临着发生海啸巨灾的风险。位于我国东南部的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区域是全球公认的地震活跃区,如果这些区域发生强震,将在我国东南沿海引发海啸灾害。于福江介绍,地震发生后,有关方面会根据地震信息发出第一轮海啸提醒,但要依赖在南太平洋中投放的海啸观测浮标监测数据,非常准确地做出海啸预警预报一般得在地震发生后25—30分钟。
由于历史上的灾害性海啸多发生在太平洋沿岸,目前国际社会建立的海啸预警机构多集中在此区域。南中国海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海啸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但各国的海啸预警系统建设只是局限在本国国内,南中国海区域性的海啸预警系统一直是个空白,这也成了国际社会海啸预警与减灾方面的一个关注点。目前,南中国海地区由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美国西海岸/阿拉斯加海啸警报中心、西北太平洋海啸咨询中心(设于日本气象厅)提供临时性的海啸预警服务,我国目前也已经在南太平洋投放了两个海啸观测浮标。
但海啸预警仅靠一个国家很难做好,只有区域内的国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与会官员和专家在此次会上也呼吁南中国海沿岸国家密切沟通合作,共同建立南中国海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作为该地区海啸灾害监测与预警信息发布、风险评估、应急减灾的技术支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