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会举办“我与校长面对面” 丁仲礼寄语同学“志存高远、务实创新”

  • 文/严苑轩 图/杨天鹏 (宣传部)
  • 创建于 2014-12-19
  • 788
丁仲礼、席南华、郭正堂和同学们交流
我与校长面对面会场
同学向校长提问
来自云南的博士生向校长提问
国科大记者团记者向丁校长提问

12月15日晚7时,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心系国科大 共筑科学梦——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在玉泉路礼堂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副校长席南华院士,副校长郭正堂院士与同学们分享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并就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科研和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丁仲礼首先对入学满百天的首届本科生提出六点希望。他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大一是人生的新起点。相较于高中阶段,同学们应当志存高远,代表我们的国家,完成新的科学使命。他嘱咐同学们,一定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丁仲礼说起自己在大学时每天坚持长跑,现在游泳1500米也只需要42分钟时,同学们发出一片赞叹。

丁仲礼特别关心本科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他强调,大学的学习更注重自学,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需要同学们在预习、复习、做作业与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他详细阐述了国科大本科生培养三个阶段各自的特点。他希望通过公共基础课加强同学们的数理基础,学习之余广泛涉猎文学经典;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要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介入一些科学研究;在科研专业方向的选择上,要真正以兴趣为指向。他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这是在所难免的,但一定不要为一时的挫折而感到伤心,要学会积极面对。

对于研究生,丁仲礼也提出六点希望,强调要学会如何做研究,要在专业领域内精耕细作,建立学科逻辑框架,务实创新。他认为,选取一个能着眼于未来、拥有创新机会的好科研题目,对于研究生的学习至关重要。选择好题目,既要阅读相关文献,多和老师同学讨论,又要多听讲座,了解学科前沿问题。他以耶鲁大学研究生教学为例,鼓励国科大研究生培养学科历史感,要通过阅读经典文献,了解学科的演变历史,把握学科未来走向。“有了历史感,就知道未来如何突破。”丁仲礼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导师,心无旁骛地围绕科研课题展开研究,尽早成为学科领域内的专家。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通过现场提问及微信上墙的方式向校长们提问。有本科生问到,自己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历练,应该如何弥补这一不足?丁仲礼说,大学就是一个社会,首先要学会跟同学和老师打交道,只有这样,到了社会上才能更好地和陌生人打交道。他嘱咐同学们说,大家来到大学校园,离开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要学会独自成长,不仅要照顾好自己,更要照顾好同学,在同学间培养起兄弟姐妹般的情谊。

当有同学提出搞科研是否意味着枯燥无聊,能否从中得到乐趣时,丁仲礼肯定地说,学术研究是非常有乐趣的。面对未知的东西,创造新知识,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中的乐趣,只有真正进入学术研究时才能深刻体会。

同学们对校园文化建设十分关心。微信墙上,一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提议得到了丁仲礼的热情鼓励:“不论是怀柔雁栖湖新校区,还是玉泉路或其他校区,同学们都可以拿出自己的校园文化设计方案,你们可以承包一道墙,可以认领一个教室。”

对话现场,校长们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学术心得,以及学校的专业方向、奖学金设置和服务管理等,都成为交流的热门话题。而数学家席南华院士的博览群书则惊倒了很多现场小伙伴。席南华副校长坦言,从历史哲学到天文地理,从中国名著到国外名著,从中国古代哲学到西方哲学,从《战争与和平》到《百年孤独》,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自己什么书都看。“书看了很多,总觉得那些人都很了不起,从中吸取了很多知识。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觉得自己也做不了什么太大的事情,于是就老老实实搞数学吧,别无选择”。现场的同学们发出会心的笑声。

在回答大学生记者团的提问时,丁仲礼和同学们一起展望了2015年国科大的发展。他说,2015年是国科大非常关键的一年,怀柔雁栖湖校区东区将启用,“科教融合”平台运行是否顺畅将得到初步检验,研究生新课程体系设置将进一步推进。“考验与挑战还有很多,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文/严苑轩 图/杨天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