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学生论坛”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

  • 夏雨 (国际合作处)
  • 创建于 2010-09-30
  • 7482
国际学生论坛
  9月25-28日,主题为“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第六届国际学生论坛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来自中、美、日、澳、丹、荷、德、泰等13个国家的110余名研究生参加论坛。与会研究生分别就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免疫学、遗传学、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中心(UNMC)校长Harold M. Maurer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院长助理朱相彬教授主持开幕式。 

  苏刚教授在致辞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变化、充满挑战的时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生命科学和医学的持续进步是人类福祉的重要源泉,国际学生论坛旨在为在学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其独特学术观点的舞台,鼓励其用新思维、新视角思考学术问题,同时增进同业交流,加强有效合作,促进国际友谊。  

  Harold M. Maurer教授代表参加论坛的国外师生发言时说,现代社会日益国际化,任何一个国家的科研都离不开国际交流和合作。他希望国际学生论坛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全球化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  

  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简要介绍了中科院生命科学的研发现状。中科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学学院兰洁同学代表参会学生代表发言。  

  论坛期间,各国与会研究生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李清通过对H1N1病毒的神经氨酸苷酶结构活性位点进行解析,发现其结构同近缘病毒存在差异,从而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思路;东京大学研究生Mohammed则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了青光眼病在日本大规模人群的7个易感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确定了治病位点,这对寻找该病易感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生John Altin 提出,CARD11蛋白功能降低会使其对T细胞相对缺乏调控,从而引发Th2细胞选择性病变,这为探询某些免疫疾病的产生原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在提问环节中,听众们对演讲人的报告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和积极的建议,其中一些问题切中要害,发人深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选派的优秀学生代表在报告会中发挥了主人翁精神,无论是在议题引导、现场报告还是在提问环节中,都积极主动,展现了论坛主办国的风采。 

  研究生院还为与会学生安排了参观中科院动物所和微生物所、长城、奥林匹克公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本届论坛进一步扩展、深化了与会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沟通和交流,有助于研究生开拓研究思路,推动了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创新。  

  “国际学生论坛”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与东京大学两校共同发起,该论坛旨在为中外研究生提供一个高起点、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05年至今,论坛已在日本、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成功举办了五届。论坛加强了与会各国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国际声誉日起。
责任编辑:夏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