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研究生专场——创新理论与实践分会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李燕 (科技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3-11-21
  • 281

11月18日上午,创新理论与实践主题研究生专场报告在国际会议中心第10会议室举行。会议分为上下半场举行,由来自海峡两岸7所院校,12名研究生参加。会议主要围绕企业、行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台湾政大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游铭仁博士就创新获利策略对于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进行细致的讲述。厂商在进行创新时会采用特定的创新获利策略,这些创新获利策略是由不同的专占机制所组合(Portfolio of Appropriation Mechanisms)而成。此研究主要探讨厂商创新获利策略与合作创新的关系。论文以台湾第三次创新调查与台湾经济新报的电子工业厂商为的研究对象,透过潜在类别模型分析后发现,厂商的专占机制组合基本上可以区分消极导向、先进者导向、积极导向,以及知识产权导向四种类型,且厂商合作创新对象的范畴与合作对象的选择,仰赖于不同专占机制所构成的专占机制组合类型而定。本报告对目前我们理解企业的创新过程和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探索。用机制去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但蒋秀珍教授的认为值得进一步探索对于专占机制组合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企业转战机制组合选择对于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西安交大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郭英远就现有的科技法规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认为目前的法规认可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而以财政部36号令等为代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规规定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需经过行政部门审批,使得科技法规与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对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权限规定存在争议,导致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因此,突破当前我国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障碍的当务之急,就是统一科技法规与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对国有科研事业单位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主体地位的认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赋予国有科研事业单位对科技成果的自主定价权与分配权。此议题是一个现实的热点,目前国家和教育部要建立的大学现代制度和高校法人机制之间的关系?高校的资源的使用有很多包括国有资产里面,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国有资产?这些可能都是比较现实棘手的问题。

台湾的黄钰婷和高鸿翔两位博士生就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国际新创领导事业的催生因素进行了汇报,分别采用了个案分析和多案例分析的方法,两博士生无论是理论的推理还是案例的描述都较为详实细致,体现了一定的学术功底。

台湾政大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博士生林殿琪以车用动力电池为例,通过长期专利资料的社会网络分析,得出技术范式转移对创新系统演化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变革不同阶段有不同技术知识网络态样。当产业面临变革技术典范移转之际,技术演化之决定因素是选择而非变异,厂商要从既有的旧产业技术典范知识框架中决定未来技术取向、发展技术选择经验,对组织而言须在技术知识取得机制上具备动态调整的学习能力,跨产业上游原料技术知识拥有者若能识别出产业变革中之技术机会,可转化为新兴市场之寡占性优势,中游则依据路径相依的学习机制快速经由技术交融与知识累积,皆可成为产业创新系统之获利者与系统稳定者。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鲍玉芳就大学评价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点评老师王大洲教授认为大学评价是见仁见智。大学排名不能不在乎,这个话题值得从学术层次上进行研究。指出现有排名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某种制度安排去检验这种制度评价应该是一个好的办法。

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林茂雄就创新扩散驱动因子分阶段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汇报,研究依据创新扩散理论及参考过去宽带研究发现,将创新扩散依采用者特性分三阶段并挑选包括社经因素、采用成本、采用效益、信息及不确定性及产业环境等5大面向7项驱动因子,以OECD国家宽带发展为对象,进行分段Panel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收入及教育水平对越前期的扩散越有显著正向效应;使用效益对越后期扩散越有显著正向效应;使用成本(价格)对越后期的扩散越有显著负向效应等,表示不同驱动因子确实在各阶段之影响程度确实有不同,故政府推动创新扩散政策时,应依各扩散阶段之关键驱动因子推动最适合之政策,以有效运用资源,促进创新的扩散。这个研究议题确实很重要的,但要考虑到分析的因素是否全面?文章采用的是国际数据,因此对全国际企业可能是合理的,但不一定适合大陆的环境。

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曾詠青博士生,以“师出有名:如何做好政策行銷”为题,为大家深情并茂介绍了九项政策营销的策略工具,包括:「逻辑论证」、「问题建构」、「议题设定」、「前瞻」、「技术蓝图」、「情境规划」、「比喻」、「说故事」、「身体语言」。作者认为这些工具在概念的分析上有其独特性,但在实务的应用上又有其彼此的相关性。这些工具对政策的解读很有启发。对我们大家平时的行为也很有借鉴价值。

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财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徐嘉黛以桃园县文昌国中为例,分析了教育制度下如何进行劣势创新。剖析创新发展历程与创新者需要注意的事项。生动详实的案例分析给大家留下的深刻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燕就自己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素质特征的一些初探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研究借鉴传记分析法的思想对定性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经过统计求证,探讨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具有共性的素质特征,具体表现为深厚广博的知识素养;团队领导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兼具其他综合能力的全面能力结构;爱国奉献,用于挑战自我的价值取向;勤奋刻苦,诚实正直,严谨务实和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高成就动机,价值实现需求、理想信念和兴趣的内在驱动。点评老师张元杰建议可以扩大样本量来提升结论的可信度,也可以针对不同领域的领军人才素质上的差异进行探索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曹鏐就科研机构的组织智商与情商这个新颖的题目向大家做了精彩的汇报。论文得到了张元杰教授的高度好评,认为对于硕士生来说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文献做的相当扎实的,今后可以发展量表,来衡量科技组织单位并进行评价。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研究生胡京波以SF民机转包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航空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特征、原因和影响。通过对该企业的观察研究,发现以民机转包生产商为核心企业的航空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零部件转包生产、大部件制造和风险合作式研制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组成要素的创新挑战也有不同,主要包括核心企业、上游组件供应商挑战均从低→中→高、客户挑战从低→中→中、但下游互补方挑战一直处于高水平状态;生态系统创新挑战对航空复杂产品核心企业创新的影响轨迹也日趋显现,即在外部组件挑战和互补件挑战两个维度构成的四象限图中其影响轨迹由Ⅰ象限直接过渡至Ⅳ象限;客户-组件供应商间紧密性是影响航空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回答了以民机转包生产商为核心企业的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三个基本命题,深入分析了核心企业和生态系统其他要素具体相互关系的历史和实质,并得出生态系统上下游要素的挑战大小及其在核心产品的相对位置对核心企业创新的影响规律,为完善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指导航空企业实践具有深远意义。这是一篇质量很高的论文,得到了点评老师的一致赞赏。

台湾与大陆同学的研究各有特色,台湾同学更善于对具体研究问题深入探究,而大陆学生则较多比较偏向宏观的方向性探索,两岸研究生通过这次交流机会,应该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信今后一定会为两岸的科技管理领域研究做出更有价值的研究贡献。

创新理论与实践分会
责任编辑:李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