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甲骨文

  • 汪丽华 (人文学院考古系)
  • 创建于 2009-07-03
  • 1294

  615,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办的夏季学期课程《殷墟甲骨文》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N108圆满结束。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刘一曼研究员为我校研究生系统介绍了甲骨文的相关知识以及甲骨文的研究意义。

   刘一曼研究员是广东佛冈人,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6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曾参加了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的清理,主持过1991年花园庄东地H3甲骨坑的发掘工作,长期从事殷周考古、甲骨文及铜镜研究。出版或合作出版《小屯南地甲骨》、《殷墟的发现与研究》、《中国古代铜镜》、《铜镜图典》以及多篇论文。

  甲骨文,又称为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系统汉字,商周青铜器铭文、战国及秦代帛书、简牍、魏晋石刻文字与之一脉相承。整个课程共分为三讲。刘先生首先从什么是甲骨文开始,依次介绍了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需解决的与甲骨文相关的问题。在第二讲中,刘先生以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大发现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考古学与甲骨文字考释、用甲骨文来研究考古遗址现象以及考古学与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等内容。课程的最后,刘先生从字形、结构、行款以及语法等角度揭示了甲骨文字的特点,并以15幅甲骨实物拓片为例,通过对卜辞的释读与研究,探讨了殷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刘先生明确指出:甲骨文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从而有力推动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以及考古学的研究和发展。

  刘先生的授课形式生动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以甲骨实物示范的教学方式,受到科院学子的热烈欢迎。
责任编辑:汪丽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