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寄语】为科研实践打好基础

  • 张安玲 李云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09-03
  • 3482
9曰2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13046名新同学在这里扬帆起航。初入中科院,他们或许还未适应——新鲜、好奇,多种情感充斥着内心,彷徨却意念坚定。
 
白春礼院长在开学典礼上的的致辞,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其中包含着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心得体会,为新生们指明了航向。
 
对于诸如选课、选题、科研等具体话题,新生们依然心存疑惑。为此,在开学典礼现场,记者采访了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执行院长胡中波教授和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何裕建教授。
 
幽默,是记者对胡中波教授的第一印象。在国外学习多年的胡中波,对中外教育的差异有深刻体会,当问及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差别时,他很坚定地回答:“没有差别”。
 
 
对此,胡中波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他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做报告来了50个人听,我一看有四十几个中国学生。我就跟学院里边的老师开玩笑说,你怎么全弄来中国人,嫌弃我英语不好,怕别人听不懂是吧?他说,没有没有,我们今年一共招了50人,其中有44个是中国人。其实那个学校那年一共招了三千个美国本土以外的学生,其中有一千多个是中国人。”
 
胡中波接着说:“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其实没什么差别,如果真要说有差别的话,那就是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比起来,念书都挺优秀,但是做实际工作就会差点。”
 
“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别?对此您能给我们的新生一些建议吗?”记者问。
 
“因为我们人多啊,机会又比较少,只有考试会显得相对公平一点。所以大家都念书去了、都考试去了,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了限制。有很多人想做一些改变,但是惯性太大,整个大环境就是如此,所以这种现状很难改变。所以,我还是鼓励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应该出去走走,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使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健谈、直率、坦诚,在和何裕建教授的交谈中,你会很快感受到这一点记者问,“您认为今年学生的素质怎么样?”
 
 
“从入学考试成绩和面试来看,今年学生的素质同去年的学生差不多,总体应该是持平的状态。但是同几年前的学生相比还是有差别的。现在的学生总体来说自主性和自我意识更强一些,我们上学的时候,就相对比较被动,老师要干吗就干吗,现在的学生自我选择性、主动性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能力都比较强,有了人生规划以后他们就会坚持,一旦决定了就会一直努力下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品质。”
 
当问到现在学生身上有什么明显的不足时,何裕建教授笑了笑:“正如刚才所说,自我意识强这是好事,但是反过来,自我意识太强了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有些时候学生会太天真,把很多东西想得太理想化、太过美好,当最后发现其实事情并不如他们所想的时候,会很容易产生沮丧和悲观的情绪。”
 
“能说一下您对这一级新生的期待吗?或者一些建议。”记者问到。
 
何裕建教授侃侃而谈——
 
“首先肯定是要把课程学业学好,我们的学生都是很聪明很优秀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也不能轻视学业,把学业学好,修够学分,这是最基础的。其次,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要尽量多与导师多联系多接触,本部学生和京区培养单位的学生应该尽量去了解、参加一些相关的课题,每周院里所里都有相关课题的会议,我们的学生应该积极主动些,去了解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的课题进展情况,了解他们做课题的思路,通过与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接触,这样才会更加清楚老师的研究领域,明白自己以后会研究什么,这样在研一这一年中,也就有充分的时间深入了解到自己将会研究的领域,为一年以后进入实验室研究课题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也才会比较游刃有余。
 
“只有把导师的研究课题了解透了,才会有相关的想法。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做一些相关的实例,有的学生在研一就能写论文了。这样一来,生活就有条有理,也就会过的很轻松,心里也就会很踏实,同时,也可以走在别人的前面。
 
“另外,研一的学生在集中教学园区还可以好好利用集中教学这个很好的平台,这个优势是各培养单位达不到的,除了刚才说的可以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外,大家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的学生能够广交朋友,通过这样的交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我发现以前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没有很好利用这个优势,只有很少的几个朋友,朋友圈子比较窄,没能充分融入到这个大环境当中。我们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同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对同学之间的交往来说都是优势,我们的同学应该充分利用,相互取长补短。事实上,如果充分利用了这些优势,我们的同学不但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而且还会交到很多不错的朋友,我想,从中学到的东西对我们同学的这一生应该都会产生影响。最后,希望同学们在研究生院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中科院好好享受美好的研究生生活。”
 
 
 
责任编辑:张安玲 李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