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与国家安全——孟祥青做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 文/王荣泉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11-28
  • 383
孟祥青在报告中 摄影/杨天鹏
任定成主持本次论坛 摄影/杨天鹏
论坛现场
学生提问环节
论坛现场 摄影/平爱国
学生提问环节 摄影/平爱国

1127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第147场报告会。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应报告会之邀做了题为《钓鱼岛争端与国家安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任定成主持本场报告会。

孟祥青为同学们讲述了钓鱼岛的历史并详细介绍了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他谈到,根据国际法的规定,一个岛礁谁最早发现,就应该属于谁,据历史记载,我们比日本人至少早发现500多年,所以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日双方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了钓鱼岛问题,但为确保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周恩来提出暂时搁置钓鱼岛问题。然而,自去年日本单方面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日围绕钓鱼岛归属和油气田开发的争夺就开始变得十分激烈,至今仍然加剧。

孟祥青谈到,针对日方以上种种行为,中方开启了全方位反制。比如,我国派出海监渔政海警等公务船不断进入钓鱼岛12海里领海区和附近海域、建立了钓鱼岛海域常态化的巡逻制度,打破了日本单方控制的局面、政府正式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期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等。

孟祥青指出,中国虽为海洋大国,拥有大量海洋资源,但还不是海洋强国。十八大报告高度关注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安全,党中央要求海军把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突出位置,逐步构建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适应的海上防卫体系。他谈到,要辩证地看待战争与和平,不仅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

在提问环节,孟祥青和同学们就安倍晋三对华态度改变的原因、钓鱼岛争端下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国家崛起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

延伸阅读: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办于20034月,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共同倡导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论坛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和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教育、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

孟祥青简介: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技术4级教授,研究生导师。国防大学“杰出中青年专家”、“学科学术带头人”。 曾被评为国防大学“特优教师”,曾获全军院校育才奖。

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全军首批外宣专家。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特聘专家。2013年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专家师资库。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观察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修院等单位兼职教授。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理事、特约研究员。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曾在38集团军任战士、副指导员。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进行过学术交流和访问。2008年年底中央军委军事理论学习讲座第四讲主讲人。
  
    主要从事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问题研究。发表文章或论文5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30多部,为中央有关部门撰写政策咨询报告50多份。并获各类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奖40多项。主要代表作(论文和著作):《中国国际角色转变与对外安全战略选择》、《中国安全:两难与出路》、《中国发展让世界放心》、《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之历史性转变》、《和平不等于安全 发展决不牺牲主权》、《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环境》、《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安全》等。

责任编辑:文/王荣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