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理化所研究员常爱民:研究生培养须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6-08-28
-
3107
【新闻网讯 记者姜靖报道】两张普通的办公桌,桌上堆积如山的论文资料,在一个安静而略显杂乱的办公室里,记者如约见到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常爱民博士。
谈到当前全国热议的“创新教育”,常爱民博士快人快语:“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发展学生的潜能。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要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
常博士进一步解释说,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教育和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发展专长。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求知、分析、综合与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能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与社会责任感。
那么,如何让“创新教育”从一个宣传口号,实现真正的“落地”?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常博士以自己所在的课题组为例。三年前,有一位长春某院校毕业的本科生被录取为常爱民名下的硕士研究生。刚进来的时候,这个学生科研意识很差,一篇科研报告写成了小学生的作文。常老师提出修改意见,让其回去修改,差不多五六个回合后,这个学生交给常博士的论文还是有4处很明显的错误。这个学生有些灰心了,跟常博士说,可能自己并不适合搞科研。这时常老师发现这个学生虽然基础比较薄弱,但很刻苦,肯钻研,于是常老师鼓励他多查些文献,做些实验。到后来,这个学生毕业时论文并评为“优”。
这一成功的案例让常博士更深地认识到,一流的学生跟二流的导师会成为二流的学生,二流的学生跟了一流的导师会成为一流的学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各个课题组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生培养不可以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挖掘学生的长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
责任编辑:研究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