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科技哲学应届毕业研究生论坛顺利召开

  • 杨雯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6-21
  • 721
2011年6月18日,全国首届科技哲学应届毕业研究生论坛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报告厅召开。图为参加论坛人员合影留念。

【新闻网讯 记者杨雯】“做学术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在平淡的生活中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在致辞中这样说到。6月18日,全国首届科技哲学应届毕业研究生论坛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主办,北京地区科技哲学专业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协办。

    开幕式由肖显静教授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孝廷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和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总支书尚智丛教授致辞。本次论坛共分四个时段共计十五名应届毕业研究生发言,其中博士研究生七人,硕士研究生八人。参加发言的应届毕业研究生生分别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地区高校,代表了科技哲学专业领域优秀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第一时段的报告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刘二中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的陈天嘉博士是第一名报告的学生,报告题目是《中国传统博戏中对蟋蟀习性的观察和认识》。在报告中,陈天嘉把斗蟋蟀这样一件人们熟悉的传统游戏项目通过动物行为学的概念框架进行了新的发掘和探究,将科学的发现和知识的创新结合起来。中国古人不是以做出科学发展为目的,也没有受控实验的概念,但是却不自觉地对蟋蟀采取了受控实验的操作。

    受到这一启发,陈天嘉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思考中国传统科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他遵从科技史的概念,在学术的框架下得出了规范的认识。谈到关于这一选题的学科定位,陈天嘉说道:“这个选题的研究确实不是传统的科技史范式研究,而是包含了很多地方性的知识。”他紧接着举例说道,“例如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中,有很多关于捉蟋蟀的地点的记载,寺庙佛像后、墙角等地点,都是可以捉蟋蟀的地点。”

    之后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曼博士做题为《当代西方集体意向性理论研究述评》的报告,中央党校的丁太顺博士做题为《科技特派员创新系统思想》的报告。第二时段由北京交通大学的林建成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工大的王正为硕士等三人做了报告。
下午的第三、第四时段分别由北京大学的周程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治立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的董丽丽、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毕勋磊等9名同学作了报告。
在四个时段15名应届毕业生报告之后,本次论坛的闭幕式如期举行,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任定成教授发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肖显静教授总结,本次论坛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杨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