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两岸科技管理学术年会研究生专场——区域与产业创新分会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 张璐 (科技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3-11-21
  • 237

11月18日上午,首届海峡海岸科技管理年会研究生专场报告正式开始,本次学术年会主题为“科技管理与创新”,围绕创新理论与实践、区域与产业创新、企业与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区域与产业创新分场由13位来自海峡两岸的研究生进行汇报。

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博士生游嘉惠提出餐饮业服务创新模式构面的重要议题。文章探讨了台湾餐饮业服务创新模式构面,以流程创新、行销创新与组织创新,探讨对于产品创新构面影响。文章以TIS3资料库为研究样本来源,以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的统计检定。结果发现,以流程创新的相关程度及解释变异量最高,其次为行销创新构面,最后为组织创新构面呈现负相关及地解释变异量。在以上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强化流程创新的发展,加速企业产品创新的成果;2.适度加入行销服务,以提升创新服务模式品质;3.组织创新视阶段性进行,最后研究建议以针对组织创新构面进行阶段性深度讨论,并加入管理者特质及理念进行探讨,以及透过开放性访谈或补充问卷方式,找寻对于台湾餐饮业的服务创新模式具相当影响性的创新构面加以探讨,是台湾餐饮业的产业服务创新模式更臻完善。

台湾护理健康大学健管系的博士生葛孟尧介绍了归类大学技术转移的授权类型。将大学技术在创新及创业上,建立三个分类构面,包含:目标市场的明确程度、技术依附的组织规模及技术深度的知识涵量,这三个构面能有效建立技术授权的八种形态,并将刘江彬、黄俊英提出的十三种授权类型,加上讨论的开放系统授权一类,分别针对这八种类型对应鲜明的案例,并强调理清后能够协助TLO选择授权的模式,能够强化对产权、权利及义务的规范合约,为发展技术转移可参考的重要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的博士生王少永结合产业演化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对英国汽车产业、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回溯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初级阶段,其生命周期因受产业内外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增长——放缓——增长”、“增长——停滞——增长”或“增长——下滑——增长”的震荡期。研究结果还表明产业外部环境、政府扶持、产业创新、产业平台、风险控制以及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培育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演化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通过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主导产业的成功演化和升级。

中山大学中国与亚太区域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吴彦宽进行跨国比较与分析,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来发展产业竞争力“系统性指标”来取代过去传统以来“产值”或“产量”的评比方式。研究选择工具机产业作为审视跨国间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标的。结果发现以整体评分而言,2012年工具机场业竞争力以德国居与领先,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其次为日本和韩国,台湾位居第四,虽然与韩国接近,但中国大陆投过政策支持层面反应,亦差距有限,建议分别从投入产业品牌、自制核心零组件、培育关键人才和筹组策略联盟等,分别因应五个构面的挑战,另外,与中国大陆可进一步合作的处,则在于以又有事资源交换、互补,共同扭转工具机产业上,相较于德国和日本的不利态势。

台湾开南大学国际企业学系的博士研究生陈皓云主要研究影响消费者对于笔记型电脑品牌忠诚度的因素,根据国内外影响品牌忠诚度的相关文献,提出七个因素作为研究模型。经由线性机构方程模型探讨这些因素对于笔记型电脑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得出结论:(1)资讯揭露对品牌忠诚度有直接正向影响,亦透过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度产生正向影响;(2)转换成本对品牌忠诚度有正向影响;(3)品牌形象对品牌忠诚度有正向影响。

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财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叶碧玲认为,区域或城市在创新的过程中,必定拥有可以让每个行动者发挥创造力与创造力价值的“创意系统”存在。文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范畴,经过文献探讨后提出影响创意生态系统法阵的四个关键要素:地域资本、创新氛围、价值创造与创新空间。

台湾开南大学国际企业学系的博士研究生赖力瑜主要探讨了中国大陆的台商对各类型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原因与需求分析,给予台湾自动化厂商提出建议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建议。研究主要探讨了位于华东与华南的厂商对自动化原因、自动化需求与自动化采购要素的变异程度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武光采用单案例探索研究方法,以Zynga公司为案例对象,以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动态演化为主线,从企业伦理视角探讨社交网络游戏企业的快经营商业模式。

台湾交通大学科管所的硕士研究生陈宇扬通过文献评论找出何为高值化产业,亦透过中部五县市的高值化厂商个案访谈及专家问卷调查取得高值化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而建立了研究结构,并以中部五县市厂商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品牌设计及行销能力对产业高值化有正向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皮丽莉通过问卷调查,运用SPSS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了我国区域科技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科技资源丰富性、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利用能力、对待区域科技的态度、经济发达程度、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生产力水平,构成影响区域科技发展的主因。态度和能力等“软实力”因素作用突出,表明专家型官员和服务型职能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亟待补充或转型的目标,以发挥“软实力”要素在区域科技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李捷通过系统的收集资料,得到24省108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汇总后进一步分析整理,发现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为虽有产业集群的名,但产业集群效应并不明显。基于对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特征的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型产业,导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得以更好发挥的决定性因素的一是科技创新成本的下降。提出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作为解决思路,并通过案例对该结论进行实证分析。

台湾开南大学国际企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萧思根结合总体经济环境分析、产业五力分析、市场SWOT分析、市场STP、行销策略(4P)及市场需求(4C)等研究方法了解中国大陆美容保养品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富邦人寿总经理博士研究生吕吉昌通过文献综述找出何为高值化产业,并透过中部五县市的高值化厂商个案访谈及专家问卷调查取得高值化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而建立本研究架构,并以中部五县市厂商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品牌设计及行销能力对产业高值化有正向影响。

在场的师生对于同学们的报告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的生命周期问题、区域创意系统问题。参会的研究生认为这种学术交流和探讨对于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展研究视野有很大的帮助,研究生分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区域与产业创新分会
责任编辑:张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