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楼层高、居住密集,在管理及服务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目前园区共居住着来自于4个院系及北京25个研究所的6000多名研究生,在1—3号楼还居住着400多个博士后家庭。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宿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祥和的人文氛围,始终是中关村园区管理部努力工作的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因此,在园区的管理中,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进程中,园区管理部非常关注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2004年初,园区管理部与学生会就架起了学生生活例会制度,从一开始的每周一次到现在的每月一次例会,面向全园区的所有同学,就园区的各项工作,集思广益,征集意见,商讨工作。出台的许多公寓管理的办法都来自于同学的智慧,来自于同学的支持。这一例会制度同时也兼有对园区工作的监督职能,例会结束后,学生会将内容整理成工作简报,张贴宣传,让广大的同学来了解园区的工作,关心园区的发展,参与园区的管理。学生会经过一年多来的工作,在园区学生的心目中已成为学生自己的“代言人”,这种信任感,来自于学生会扎实的工作,来自于学生会关心学生的生活。同时,中关村园区管理部在不断的努力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 ,赢得了学生的认可,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召开了征求学生意见座谈会,来自中关村园区的一年级、高年级学生就一些园区的问题畅所欲言,中关村园区管理部整理了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物业等沟通,正在着手解决许多有关问题。首先,关于中关村教学楼自习教室的使用问题,已要求物业公司保证学生自习用教室,如教室自习人数较多,可随时开启其他教室使用;其次,针对体育活动场地少的情况,园区将改造东边平房为学生体育活动中心,面积近1000平米,施工将于近期开始;另外,排球场地将尽快增加照明设施;此外,从教学楼出来到青年公寓宿舍的胡同没有路灯的问题,园区管理部已与相关部门协调,承诺月底解决。

    在征求意见中学生们提出,园区有很多与学生利益相关的管理措施,同学们并不了解,比如园区的班车时间、学生夫妻房的设置等,切合实际地为学生们解决了问题,但希望园区管理部能够实行政务公开,张贴管理规定,加大宣传力度,让同学们了解工作的内容和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园区管理部将关注这方面的工作。


     【新闻网讯 侯秋菊报道】日前,信息学院邀请了中国思维科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端午老师在S106教师为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科院天空的美丽约会”的专场审美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美学与德育、美学和艺术、真善美和爱等话题。100多名同学听取此次讲座。

    徐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真挚热烈的感情,丰富渊博的学识给同学们带来心灵的震撼,让大家的心灵再一次被真善美感动。讲座期间,同学们积极向徐老师就《易经》、残缺美、现代画派等问题提问,徐老师一一解答。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整个讲座持续三个半小时。

    讲座结束时,很多同学说老师讲得很好,希望老师下次再来,徐老师也很热情的回应同学的要求,徐老师为同学们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依依不舍的结束。


     【新闻网讯】6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召开了2005届毕业生座谈会。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所长、沈吉副所长、吴明其副书记,虞孝感、姚士谋、江南、姜彤、孔繁翔、张虎才和胡维平等研究生导师出席座谈会,南京分院副院长李世杰研究员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全体毕业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沈吉副所长主持,座谈会在热烈而轻松的气氛进行。全体毕业生对所领导和各位老师三年来的关心与培养表示了诚挚的谢意。王成新、王志宪、潘宏凯和胡志新等毕业生畅谈了自己三年来的亲身感受,交流了自己的体会与经验,表达了留恋和感激之情,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我所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并纷纷表示,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日子,将继续发扬我所的优良作风,继续为地理所争光。各位导师也针对如何改善研究生的管理与培养模式,谈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张虎才研究员提出给学生增设专业英语课,加强研究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水平等。

    所领导充分肯定了2005届毕业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希望大家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真心、诚心、虚心的态度走向社会,迎接新的工作挑战。最后,杨所长代表所领导感谢毕业生和各位导师对我所今后发展所提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希望各位同学毕业后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所里的工作,经常保持联系与合作,继续为我所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他也殷切期望大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勇于创新,大胆进取,努力工作,争创佳绩,为我所争光。

     【新闻网讯 马明霞报道】为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搭建交叉学科资源共享的学术平台,自2004年初开始,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在武汉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创了“小洪山讲坛”这一特色活动。邀请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中科院研究生讲述当前各个学科的前沿动态、研究重点。

    6月1日晚,在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报告厅内,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成为了第20位踏上“小洪山讲坛”的知名学者,他为大家作了题为《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的学术报告。武汉分院院长叶朝辉院士主持了报告会,武汉分院及各单位领导、管理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和武汉分院职能部门全体人员参加了报告会。

    李德仁院士在报告中从网格技术和信息网格出发,研究地球空间信息领域中如何在网格环境下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升华以及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服务。所提出的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从概念上对空间信息网格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希望能引起国内外从事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同行们的注意,推助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以便充分发挥现在和未来对地观测空天地各类传感器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中应用的作用。

    李德仁院士的精彩报告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李院士还回答了研究生们提出的问题。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记者也对这场报告进行了现场录制和报道。

    据介绍,此次报告会正值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50周年这一契机,同时也是 “科学与中国” 院士专家巡讲报告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的组成部分。

    【新闻网讯 记者张光希报道】 63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纪念建校85周年的喜庆时刻,2005年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拉开序幕,这是该系列讲座首次走进中科院系统以外的高等学校。刘振兴院士和朱日祥院士分别以“学习、实践、创新、发展”和“探索未知是科学研究的快乐与动力”为题作了报告。哈工大作为主会场,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中科院广州分院、中科院成都分院、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科技大学等作为分会场,共有4000余名学生听取报告会。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分会场,来自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生物系、成教学院等院系的一百余名学生参与讲座。

  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勤,中科院北京分院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孙建国参加主会场的报告会。报告会由哈工大副校长李绍滨主持,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到会并致辞。

 
    何岩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向哈尔滨工业大学85周年校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员工致以最真诚的问候。他说,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政治局常委相继视察中科院,对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明确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他在介绍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三期加强院校合作的蓝图后指出,中科院与哈工大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既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科教战线的排头兵,中科院与哈工大肩负着相同的责任和使命。他希望能以此次创新案例讲座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科院与哈工大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他勉励同学们向科学大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科技兴国、创新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奠定基础。

     刘振兴院士在报告中回顾了自己的恩师赵九章先生在科学思想、研究方法、三严学风和科学道德等方面对自己的影响,并通过三个典型案例,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历程。刘振兴院士在大学是学气象专业的,但却成为一位空间物理学家,这是他未曾想到的。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研工作和国家的需要,他的研究领域不断地在改变和扩展,从近地层大气物理,到高层大气物理,到磁层物理,到行星际物理,到木星磁层。在谈到不断地改变研究方向对科学研究深度的影响时,他说,屡次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变化,并未影响自己研究工作的深入,而是拓宽了科学视野,提高了科学思维能力,拓宽了交叉学科研究的空间,为对某一领域进入深入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刘振兴院士还介绍了如何选好科研题目的体会。

   
朱日祥院士喜欢野外考察、做实验,喜欢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说这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80年代初,地学的科研仪器主要依赖于进口,很多实验研究只能在国外完成。朱日祥院士认为,基础研究不引进设备不行,但完全依靠商业化的仪器是很难取得原创性成果的。他们坚定地走理论、实验、仪器研制三位一体的研究道路,建成了本领域国际上最好的实验室之一。每年都有1/3的时间,把实验室提供给包括欧美科学家在内的外国人使用。他说,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建立起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研究平台,比自己发表多少篇SCI论文都更让他高兴。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做出创新的研究成果,这种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只要有探索未知和认识自然的追求,具有坚定地走自己路的意志,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一定能取得创新的科研成果。

  报告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参加主会场报告的同学。来自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常燎同学告诉记者,他刚读研一,目前已经在朱日祥院士的实验室里度过了一段美好而快乐的时光。朱院士为人师表,从他身上不仅学到做研究的一些方法和思维,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而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的一位同学则表示,自己是逃课专程来听刘振兴院士的讲座,刘院士有关风沙问题的研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听讲收获颇丰。

  报告会前,何岩副秘书长拜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并就进一步加强中科院与哈工大的合作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