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中国科学院关于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研究生院的目标,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科交叉,物理系于12月6日(星期六)全天在玉泉路教学园区第一会议室召开了2003年物理系学术报告会。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和教育评估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应邀参加了报告会,共有30多位教师和学生出席了会议。报告会上有21位教授和副教授就近期自己的研究成果或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和动态分别作了15分钟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分上、下午进行,上午的报告会由物理系主任苏刚教授主持,下午由系副主任乔从丰教授主持。这次学术报告会完全依照国际会议的通常程序进行,所有报告都很精彩、有趣,报告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上午的报告中,童秉纲院士首先作了有关生物运动力学及其研究意义的学术报告,拉开了本次报告会的帷幕。接着,赵保恒教授作了含两种磁杂质近藤问题的精确解的报告,田宗漱教授作了用特殊杂交应力有限元分析应力集中问题的报告,邓祖淦教授作了晚型星系核球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的报告,马晖扬教授作了有关非线性多尺度湍流模型及在内流和燃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非定常旋涡分离流动的非线性湍流模型的报告,丁一兵教授作了关于核子与反核子束缚态问题的报告,钱俭教授作了关于湍流标度律的报告,朱美芳教授作了有关多晶硅薄膜中各向异性电输运对晶体微结构依赖性的报告,乔从丰教授作了费曼图振幅解析计算一个新方法的报告,卢文强教授作了非傅立叶导热特征和液固两相功能热流体的报告,张静娟教授作了衍射光学元件用于光学图像加密的报告,刘渝珍教授作了快速退火对氮化硅薄膜发光光谱影响的报告,周邦融教授作了Nambu-Jona-Lasinio模型中复合算子和辅助标量场的有效势的报告。上午的会议共有13位教授作了报告。   下午报告会一开始,苏刚教授就作了自旋电子学—下一代微电子学的报告,接着杨富中副教授作了有关弦和弦结F理论描述的报告,金彪副教授作了铁磁体/非常规超导体/铁磁体双隧穿结构中相不均匀性和标度律的报告,王正川副教授作了自旋极化电子隧穿中的几何相位效应的报告,郑庆荣副教授作了卤化物分子插入碳60形成分子固体的电子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的报告,屈一至副教授作了双原子分子内壳层电子光电离的报告,钟志萍副教授作了用能量损失谱方法研究分子超激发态结构的报告,周玉琴副教授作了有关光子晶体介绍的报告。下午共有8位教师作了报告。   苏刚教授最后对本次学术报告会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本次报告会组织严密,报告精彩,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了解充分,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学术报告会从交流的内容来看非常丰富,涵盖了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五个一级学科。涉及的二级学科有10个,包括物理学的5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力学的2个二级学科(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天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材料科学各1个二级学科,许多报告属于交叉学科范畴。从空间尺度来看,这次报告会涉及的内容大到宇观,小到基本粒子,中间还包括了大量宏观和介观尺度的物理现象。从作报告的人员构成来看,既有德高望重的老院士、老教授,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同时还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授。这次会议对于推动我系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本次报告会完全达到了学术交流,锻炼新人的目的。许多资深老教授无论在准备讲稿的认真程度,还是在报告的陈述以及时间的掌握上都值得年轻的教师学习。   这次学术研讨会对物理系科研工作的促进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受到了全体教师的欢迎。会后大家讨论一致决定,以后将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学术会议,彼此交流,共同提高。   有关这次会议的详细情况和讲稿的电子文档,请访问物理系的网址(http://phys.gscas.net.cn)。 (物理系供稿)

  12月9日晚,生物系各班50多名学生在海淀区蓝旗营漂流岛酒吧参加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酒吧科技沙龙。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英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领导者和实施者约翰·苏尔斯顿爵士,科学作家及广播工作者,约翰·苏尔斯顿爵士《生命的线索》一书的联合作者乔治娜·费里女士,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伦理学、哲学教授约翰·海瑞斯博士,北京华大基因中心的研究人员以及部分高校的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同学们和各位嘉宾就由于遗传学和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引出的诸如“设计婴儿”、“克隆人”、“基因犯罪”等科技和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对话中,很多同学都在深入思考因为科技进步引起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学问题。大家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未来的科技生力军,应该利用科学进一步为全人类服务,最大可能避免由于科学进步产生诸如克隆人这样的科技伦理难题甚至是社会灾难。   由于酒吧科技沙龙的自由形式和活泼气氛,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本次中英文化交流中的几位嘉宾,并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找到了一些自己长期思考的科学与道德等方面的问题的答案,受益匪浅。 (生物系研究生会 谭万能供稿)

  日前,湖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表彰了全省第五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第一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者,测地所两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榜上有名。   今年是湖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第一次开展全省硕士论文的评优、第五次组织全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以往参加申报的单位主要是高等院校,未包括研究单位,通过武汉教育基地努力争取,今年将中科院所属研究所纳入湖北省研究生优秀论文的评审范围,为扩大中科院人才培养工作在地方的影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长期以来,测地所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投入。通过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的活动,吸引优秀生源;鼓励在学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参加国际会议,发表科技论文;注重研究生德育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所领导的重视和导师的辛勤指导下,近年来,测地所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三年(2000,2001,2002)荣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连续三年(2001,2002,2003)获国际导航技术大会(ION GPS/GNSS)学生优秀论文奖及冠名奖等。   测地所将继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为我国动力大地测量学基础研究领域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测地所 任晓华供稿)

  在武汉物数所首次参加的湖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比中,武汉物数所推荐的四篇论文全部入选优秀学位论文,并受到湖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的表彰。   “波谱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两篇论文入选,分别为张许的博士学位论文《自扩散系数和驰豫速率测定的NMR新方法研究》,指导老师刘买利;周小清的硕士学位论文《多光子纠缠态制备的线性光学实现》,指导老师为詹明生。此外还有“电离层实验室”丁峰的《背景风场影响下大气重力波的传播特性研究》入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为万卫星;“数学实验室”郑高峰的《区域形状对渐进性椭圆问题的影响》入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是李工宝。   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湖北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和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范围内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是为了激励广大研究生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促进湖北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在这次评选中,武汉物数所赢得“满堂红”,极大地鼓舞了研究生和指导教师的士气,大家纷纷表示,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武汉物数所供稿)

  随着2003学年研究生院各项学生工作陆续展开,各种学生组织、社团相继成立和完善。日前,面向社会、立足本校、为全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服务的学生组织——研究生院勤工助学中心正式成立。   研究生院勤工助学中心是经学校批准,由学生处倡导发起,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学生服务组织,全面负责全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协调和指导工作。   勤工助学中心的宗旨是为全校学生免费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勤工助学中心目前下设中心工作组,全面负责勤工助学中心的各项工作。目前,中心开展的勤工助学活动有:校园报刊服务、家教服务、文献翻译与检索服务等。随着勤工助学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完善,勤工助学中心将为全校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勤工助学活动。   勤工助学中心也期待各位同学的参与和加盟,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自律、自强的校园环境。 (研究生记者团 陈月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