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我已离开华南植物园一周时间了,回想这一周的点点滴滴,万般滋味在心头,容我缓缓道来。
论科研实力,作为我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华南植物园隶属于中科院系统,科研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一位导师一年通常只带一位学生,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重点培养,收获比普通大学多得多。实验室的设备完善,在这里,只要你有想法,有恒心,加上导师和研究所提供给你的帮助,一定能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为中国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学生待遇,学生宿舍两人一间,空调网线一应俱全,每月研究所和导师都会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助。同时,奖助学系统完善,只要努力,绝不存在家里经济困难上不起学的学生。这给了类似于我这样的来自于工薪阶层家庭的学生太多的希望。
论园区环境,地处广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华植的风景着实美丽,植物造景中大量使用的大王椰子,假槟榔等,赋予了园区以热带风情。正是桂花开花的季节,走过桂花树,阵阵桂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园内有羽毛球馆和篮球场,夕阳西下,同学们相约去跑步、去打球,爽朗的笑声,开心的话语,是傍晚最美丽动人的风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华南植物园的一个野外台站,让我们领略了岭南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记录着近400年历史的地带性原始森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良好,山上还有著名的佛教圣地--庆云寺,香火鼎盛。在黄埔军校感受当年陆军军官学校的治校严谨和学生的训练有素,我们在这里,缅怀先人,勉励自己。站在中国第一高塔广州塔下,看着小蛮腰完美的流线,听着导游为我们介绍其高度的建造难度,感受着广州带给我们的现代化气息,这是我的家乡古都洛阳没有的。
才华横溢的老师,精彩的学术讲座,深入的彼此交流,丰富的园外生活,使我明白,这里,不是一个让你混文凭的地方。这里,只需要踏踏实实做研究,认认真真学科学的人才。进入这里,你必须摒弃一切的浮躁喧嚣,投身科研。你必须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了打击,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在科研领域做出一点成绩。导师希望我能在大二转博,长期从事姜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说实话,对于一个女生而言,读博是一个挑战,年龄上的挑战,家庭上的挑战,但我在导师的灼灼目光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殷殷期盼,他相信我,所以,希望我长期能跟随他从事研究。而我,也定不负所望,尽我之力,达到导师的要求。
短短七天,我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师兄师姐,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宋老师和赖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们无法言喻的感动。当天我反应没有蚊帐睡得不好,晚上回去就发现宿舍桌子上放了全新的蚊帐。何机锐师兄拖着疲倦的身体,深夜来我们修没有热水的热水器,希望我们能在劳累了一天后,能够洗上一个热水澡。我和我的舍友,来自青海大学的张莉,短短几天的“同居”生活,竟是相见恨晚,上山路上,我们彼此扶持;面试通过后,我们分享快乐;青春期的烦恼,我们相互探讨。当我拖着行李箱离开宿舍的那一刹那,我们都忍不住的落泪,她想要送我去车站,我不肯。见惯了离别的我们,怕极了送别的场面。就这样别过,彼此安好就好。我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聚在华植,这片充满理想,孕育友情的热土。宋老师待我,如亲人般,有母亲般的温暖。依然记得,星海音乐厅门口,宋老师亲昵的挽起我的胳膊,如同我的妈妈,让我在偌大的广州,有了一丝家的感觉。最后送别晚宴那天,我不舒服,赖老师特意开车送我回去休息,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华植对我而言,已不简简单单是继续深造的学校,更像是温暖的家。即使在广州读书三年,都没有这短短几天建立起来的归属感强烈。我的内心告诉我,我要到华植去,宋老师和赖老师在等着我,何师兄在等着我,我的导师廖老师在等着我,我舍友张莉等着和我在那里相聚,继续我们的快乐时光。9月份的推免,我会尽力,争取拿到学院的外推名额。即使没有成功,我也一定会考上华植。这个假期,我没有放松自己,在为考研努力准备着。我相信,我一定会再次走进华植大门,成为那里的一员,在那里成就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科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这次夏令营的其他小伙伴,必然和我一样,在心中燃起这样一个信念,并为之默默努力着,终有一天,我们能相聚在华植,展现我们的风采。
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中国南方绿宝石——华南植物园,成为我们共同的梦想。华植风采,与我同在,与我们每一个夏令营成员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