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华文明复兴

  • 创建于 2006-04-24
  • 2951
思想者小传 郑必坚 四川富顺人。1932年生,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理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等职务。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等。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同志和我共同发起了这个论坛,历时三年,先后举办了37场专题讲演。这些讲演实质上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和平与发展道路。这个重大战略主题既为国内外战略界所广为关注,也得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在论坛举行的第一次讲演会上,我曾说过,要立足于“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思考国家战略”。三年来,我们从演讲和研讨的实践当中,获得了一个重要认识,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应该是同当代人类文明相交汇这样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作为个人的体会,同时也希望作为一种导向,我今天讲演的主题就是这样两句话:第一句话,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第二句话,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伟大复兴。前一句话可以说是对论坛前三年研讨活动的归结,后一句话可以说是对我们下阶段研讨方向的展望。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 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13亿到15亿中国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的问题,就是要让占世界1/4的人口都能过上比较富裕而又有尊严的体面生活。 许多人关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个命题的由来。我认为大体可以说有两个起因。一个起因,是根据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历史经验,从中体认到,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对内方针与对外方针相统一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一条既不同于早期工业化国家,依靠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壮大自己,也不同于某些后起国家通过发动世界大战或者是对外扩张来膨胀自己的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另一个起因,是为了回答国际上针对中国迅速发展而出现的种种议论,主要是“中国崛起威胁论”,还有“中国崩溃论”。 稍微展开一点,这个命题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点: 第一,一般地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应当是泛指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很长的历史进程中所走的道路。中国的这条发展道路又是专指由上个世纪70年代末所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由不发达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崛起为目标的这样一条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13亿到15亿中国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的问题,就是要让占世界1/4的人口都能过上比较富裕而又有尊严的体面生活。这是致力于办好我们自己的事,老老实实发展我们自己,而不是谋求对外扩张、谋求世界霸权的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基础,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说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流动的和平方式,从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我们叫做两个市场,来获得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包括能源,我们叫做两种资源,而不是以海外殖民方式和所谓“大家庭”分工去掠夺别国的资源。这样做就和世界其他的国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一种谁也离不开谁的经济格局。与此同时,中国又坚定不移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包括独立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不把包袱扔给别人,绝不给世界制造麻烦。 第四,中国这条道路的根本特点,是对内方针与对外方针相统一,对内和谐与对外和平相统一。对内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五,中国这条发展道路的最深刻的实质内涵,就是在21世纪上半叶,在同当代人类文明相交汇中,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这第五点也就是我今天讲演主题的第二句话。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文明的复兴 和平发展,就是要以文明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和种种挑战,要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强国梦。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刻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里一个中心的问题,是“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关系。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来看,所谓和平发展,就是要以文明的方式来应对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众多难题和种种挑战,在自主创新中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 我们多次说过,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三大挑战,这就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些话大家都已耳熟能详,然而要真正变成全国范围、全体规模和深入持久的自觉行动,归根到底有赖于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有赖于最广大人民以文明的方式去正确应对三大挑战。 这当中,最具当代世界和当代文明特点的,就是我们主张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创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而又使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 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这个来应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进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文明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 这还要求我们超越近代以来后起大国崛起的老路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此来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来建设一个和谐世界。 以上这三个超越,事情很明白,只有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利成果,才能真正做到以文明的方式去应对我国现代化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也就是说,只有从当今时代要求出发的中华文明在创新中的复兴,才是我们所理解、所期望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二,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来看,所谓和平发展,就是要以文明大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总是由先进文化引领、具有较高文明的民族。今天,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的“崛起”,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连续20多年以平均9%以上的增长快速发展;而国际社会有人担心中国崛起会威胁别人,既有处于意识形态偏见把中国“妖魔化”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文明建设不足引起的问题。后一方面,就是我们自身建设不足的问题,我认为也很值得深刻注意。这是因为,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交汇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使中华文明日益向世界显现其亲和力、感召力,则是中华文明同世界文明相交汇的又一个方面。这里当然包含众多课题,不仅有狭义的文化、教育,还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至治国理念、“战略文化”,等等。 说到这里,我还想专门提到一点,就是我们民族心态同中国迅速提高的国际地位是否适应的问题。历史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存在着崇洋媚外和盲目排外两种不健康的心态,长期落后又使许多不文明行为成为社会生活的消极方面。进入21世纪,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条件下,尤其是在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的新进程中,某些历史遗留的不健康心态往往又经由不文明举止行为而被放大了。这些行为不仅会在市场竞争中影响我们的国际声誉,在国际合作当中影响我们的国家形象,而且很容易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渲染“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崩溃论”提供口实。所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不仅要在世界树立起“和平中国”的形象,而且要树立起“文明中国”的形象。这已经是一项很迫切、很实际的任务了。 第三,从我国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的和平发展,就是要实现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强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只是近代以来落伍了,并为此而遭受了深重的屈辱和苦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做着强国富民之梦,期间历经艰辛和曲折,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政治的基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民的“强国梦”逐步实现的进程,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既不能是全盘西化的过程,也不能是复活旧学占统治地位的进程,而只能是在当代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又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过程,是一个中华文明在自主创新中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 落实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需要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但决不仅仅是文化建设,而是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果把“和平发展”与“文明复兴”结合起来落实到实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我以为,就是我们党从十六大以来,经过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越来越明确起来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在我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需要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但决不仅仅是文化建设,而是要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这五大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构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相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