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空间中心夏令营心得体会之十七

  • 西北工业大学 任凯军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创建于 2014-08-12
  • 427

早上六点多到的北京,此刻的北京街上已然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地铁上人头涌动,展现着北京蓬勃发展的朝气;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彰显着北京的繁华气息。

初到北京,感觉很陌生,但夏令营的老师和学长学姐周到而细致的服务以及营员们的相互关心照顾,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经过五天的学习、交流,我对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及中国空间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而且必将在未来为中国乃至人类铸就探索太空的新丰碑。

在入营第一天的开营仪式上,吴季主任作了题为《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与未来发展》的开营报告,报告深入透彻地讲述了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从“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再到一系列空间科学计划,以及牵头组织开展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等前沿科技。晚上,研究生部老师精心准备三部精彩视频:辉煌50年、“双星计划”和风雨人生,我对关于空间中心第一任主任赵九章先生的纪录片《风雨人生》印象颇深。赵九章先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心系祖国的爱国精神、勤于治学、热心育人的事迹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远见卓识深深地震撼着我、鼓舞的我。新一辈的空间中心的科学家正肩负着赵先生的理想,继续发扬不怕吃苦和甘于奉献的航天精神,推动空间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为迈向“空间强国”行列不断奋斗,必将为人类探索太空树起中国人铸就的新丰碑。

二、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空间科学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但与西方航天强国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仍需新一辈科学家不断努力。

在接下来几天中,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遥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和空间环境探测室、空间信息仿真技术实验室等11个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将针对各自研究领域,为营员们奉上精彩的空间科学讲座。其中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勇研究员的报告、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室韩建伟研究员以及空间综合电子技术研究室安军社研究员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勇研究员作了题为《空间天气学与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空间天气学的基本概念、空间天气重要性以及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概况,其幽默风趣、通俗易通、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博得了营员们一致好评。韩建伟研究员的报告介绍了空间环境的特殊效应的基本概念以及长期以来媒体鲜见的我国卫星受到空间环境影响而产生故障以及排除故障过程的基本情况。而且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许多空白,并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航天器防护设计坚实的技术支撑。韩建伟研究员及其团队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安军社研究员的报告介绍的航天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并详细介绍了航天工程中的微电子技术。中国航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想赶超西方强国仍需新一辈科学家不断努力。

最后,感谢夏令营的老师及学长学姐为我们营造的美好的交流学习环境,让我们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一周。

责任编辑:西北工业大学 任凯军

相关链接